手机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好像没人能说的清具体的时间节点。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在电阻屏时代,就已经有贴膜生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型是诺基亚 5230,当时其一大卖点就是 3.2 英寸 1600 万色 360×640 像素的触控屏。而这块在当时看起来很华丽的屏幕,是一块电阻屏,也就是说需要用指甲盖、触控笔或其他尖锐物体,才能精准地点击滑动,这就会让人担心把屏幕划伤。
于是,大家想到了一个聪明的解决办法,就是给手机贴上膜。于是大家会愿意花 10 块钱、20 块钱,找天桥上的贴膜师傅为手机贴上一层保护膜。当时的手机膜还处在“原始”阶段,用的材料是 PET。这种膜又厚又硬,并且非常不耐刮。因此每次贴完膜,没出两个星期,就发现膜已经伤痕累累了。
直到 2010 年,随着 iPhone 4、HTC G7 等众多屏幕又大、观感又清晰、价格又贵的手机发布后,手机贴膜市场似乎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走在步行街上,可能每隔 50 米就能找到一个贴膜师傅。尽管苹果在发布 iPhone 4 的时候,强调其使用了康宁大猩猩玻璃,硬度很高,既耐磨又耐冲击。但因为这部手机太贵了,因此用户还是愿意贴上膜好好爱惜。
而 iPhone 4 双面钢化玻璃的设计,也给了贴膜厂商灵感,于是“钢化玻璃膜”来了。其实就是一层钢化玻璃加上一层 AB 胶,AB 胶可以起到自动吸附、防止玻璃碎裂后飞溅的功能;钢化玻璃代替了以前的 PET 材质。好一点的玻璃膜,还会在表面加上一层疏油涂层。于是钢化玻璃膜很快取代了 PET 贴膜的地位,成为膜界一哥。
可以说,2010 年是手机膜的元年,随着手机贴膜行业的大火,越来越多的贴膜师傅赚的盆满钵满,有的甚至靠它买了两套房。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一直追求手机轻薄,宣传手机屏幕有多么坚硬可靠、色彩多么绚丽的厂商,也悄悄地给手机贴上了“出厂膜”。即便贴膜后影响手感、导致屏幕透光率降低、影响屏下指纹识别速度,可厂商们还是这样做了。出厂贴膜已司空见惯。第一款出厂自带贴膜的手机,已经无从考证了。
不过在我印象中,似乎 vivo 和 OPPO 从很早就开始,在出厂时给手机贴上一张高清膜。之后这一做法迅速在安卓阵营中蔓延,小米、华为、荣耀、三星等厂商,也纷纷为新机贴上膜。出厂贴膜,已逐渐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过厂商们的这种操作着实让人迷惑。一边强调自己的屏幕拥有康宁大猩猩第 x 代玻璃,耐刮抗摔、用了纳米疏油涂层、2.5D 玻璃等优点,一边悄悄地为这块屏幕盖上了一块冗余的膜。
这就像一边说自己素颜非常美,一边以浓妆示人一样,显得有些矛盾。甚至有厂商开始把手机膜当做一个卖点了。比如小米 10 至尊版发布会上(小米十周年主题演讲),雷总特地介绍了这款手机出厂自带“抗菌”保护膜。对于这些迷惑行为,我分别咨询了 vivo、OPPO、小米、华为、荣耀、三星的工作人员。在关于为什么要给手机贴上出厂膜的问题上,他们都统一回复称是为了防止屏幕刮花。
除了小米的工作人员建议收到新机后,主动将出厂膜撕下外,其余品牌的工作人员都建议保留贴膜。上述这些厂商的出厂贴膜,都不是钢化玻璃膜,而是所谓的“高清膜”,即塑料材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想防刮擦,可以保留原厂贴膜,但如果想要达到防爆、防碎的效果,还是需要用户自行购买钢化膜。这些回答都指向了“防刮”二字。
联想到 iPhone 11 屏幕的“刮花门”,再到近期不少网友反映华为 P40 系列手机屏幕不耐刮的事情,都让人不免怀疑,手机屏幕是否越来越不耐刮了?答案可能是真的。实际上,相比手机屏幕玻璃的抗跌性,耐刮性的提升更难。参考康宁大猩猩玻璃的迭代历程,在 2007 年推出第一代大猩猩玻璃后,其前三代都致力于把屏幕做得结实、耐磨且轻薄。但从第四代开始,康宁就一直埋头致力于抗摔性的提升。
第四代产品面世时,康宁称它有 80% 的几率,从 1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后完好无损;到第五代时,有 80% 的几率,从 1.2 米左右的高度跌落后不会损坏。到第六代,这一安全跌落高度又被提高至 1.6 米。而在此期间,屏幕在耐磨性方面的进步则比较有限。康宁自己的测试也表明,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抗刮性能都没有明显改善。康宁甚至表示,其早期玻璃具有更高的耐刮擦性。这就涉及到玻璃强化处理的原理了。
加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教授约翰逊(William·L·Johnson)曾解释称,玻璃的强化,一般是通过加热或者化学处理。强化后的玻璃柔韧性增加,但表面硬度可能会变差,从而导致耐刮擦性下降。简而言之,就是当对玻璃进行强化处理时,通常会更容易刮擦。对于曲面屏而言,柔韧性可能比直板屏更高,理论上耐刮擦性就可能相对弱一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一代手机屏幕都在强调抗跌性提升了,而对耐刮擦性闭口不言。
直到第七代 Victus 的发布,康宁才骄傲的宣称,这代玻璃同时提高了抗跌性能和抗刮擦性能。康宁称 Victus 从高达 2 米的高度跌落到坚硬粗糙的表面,可以保持完好。同时其抗刮擦性能比竞品铝硅玻璃高出 4 倍。这代玻璃最早应用于三星 note 20 ultra,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款手机也被贴上了出厂膜。那三星 Note 20 ultra 的耐刮性怎么样呢?
据油管博主 Zack Nelson 的测试,在 6 级莫氏硬度下,三星 note 20 ultra 的屏幕开始出现刮痕,并在 7 级硬度下出现了更深的凹槽。尽管如此,Zack Nelson 依然认为这款手机相当坚固耐用,原因可能是“同行衬的”。这里需要提一下什么是莫氏硬度。它就是表示矿物硬度的一种标准,又称摩氏硬度。简单来说,莫氏硬度低的物体会被莫氏硬度高的物体刮花。
手机屏幕表面的玻璃,莫氏硬度一般在 5.5 左右。像指甲、钥匙、铁等,莫氏硬度没有玻璃的高,因此不必担心划伤玻璃。让你的屏幕出现“皱纹”的,“元凶”反而是最不起眼的灰尘、砂石等。因为灰尘与砂石中含有石英,而石英的莫氏硬度为 7,因此毫无疑问会被刮花。在这需要提醒一下各位,不要把两台 iPhone 叠放在一起,尤其是没贴膜的情况下。
因为 iPhone 采用的蓝宝石镜片,莫氏硬度达到了 9 ,很轻松就能把 iPhone 的屏幕刮花,下图就是泪的教训。很简单的逻辑,只有当手机用上了莫氏硬度足够高的玻璃,我们才能放心地“裸奔”,而不用担心刮擦。但这一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到来。除了玻璃被真正刮花,我们有时看到的划痕,还有可能是玻璃上的涂层被刮落导致的。
毕竟现在手机屏幕上都会涂上诸如防指纹、疏油等材料,而这个涂层被擦刮,也有可能会产生像玻璃划痕一样的印记。所以从厂商的角度来考虑,花小成本来防止屏幕擦伤,对于用户和企业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毕竟现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好的同时也越来越贵,动辄成百上千的换屏费用,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承担。贴,还是不贴?抛开厂商的视角,作为消费者,你会主动给手机贴膜吗?在爱范儿的调查中,仅有约 16% 的人表示不贴膜。
就我个人而言,从 iPhone 7 Plus 开始,我就不再给手机贴膜了。当然,屏幕划痕、疏油层脱落这些问题肯定是逃不掉的,不过我不愿意牺牲手感与观感,去换取屏幕表面的“完美”。在贴膜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因为追求安全感,怕手机屏幕刮花或磕碰。有人表示,“虽然我知道不贴膜,屏幕也不会出事,但就是想贴上,图个安全感。”还有人坦言,“即便知道手机贴膜是贩卖焦虑的一种形式,但还是忍不住去贴”。
一部分人是想保证屏幕的“完美”,以方便出二手。毕竟现在的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喜欢“尝鲜”的朋友,喜欢在新机发布后,将旧手机挂咸鱼“回血”,而一块崭新如初的屏幕更容易卖出去,并且价格也能坚挺一些。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受习惯影响,“从买第一台智能手机,我就开始贴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你要是不让我贴,我就感觉手机是不完整的”。有人表示。当然,还有朋友是因为喜欢手机膜的各种功能。
“我上下班都要坐地铁,以前碰到过几次我在玩手机时,旁边的人在盯着看的事情,后来我就索性买了防窥膜。”有朋友对爱范儿说。除了某些特殊功能,还有不少朋友是奔着贴膜上的疏油层去的。毕竟膜上的疏油层掉了,换一张新的膜很方便,成本也不高。但如果屏幕上的疏油层掉了,再去补就非常麻烦。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八成的用户是“贴膜党”,这也让出厂膜存在的理由多了一分。
厂商以微小的成本,就可以取悦大部分用户,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角度来看,手机膜行业在近年来也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贴膜商家靠着“脆弱”的手机屏幕,赚的盆满钵满。一个喜欢阴谋论的朋友对我说,“这些人可能是屏幕玻璃走向坚强的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