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的网民可能都知道,一个关于莲蓬和密集恐惧症的都市传说。具体细节就不复述了。不过,“活人身上长了蛆虫”,并非天方夜谭。医学上还有专门的名词,表示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症状——蝇蛆症(Myiasis)。
“恶贯满盈”的肤蝇科(Oestridae),就是一类以寄生活体动物而闻名的昆虫。比如数以百计,密密麻麻聚集在驯鹿背上的驯鹿皮蝇(Hypoderma tarandi),以及虫如其名,能够寄生人类的人皮蝇(Dermatobia hominis)。顺便一提,先前讲过的,会把鹿啃成筛子的新世界螺旋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并非肤蝇,而是丽蝇科,跟我们熟悉的“绿头苍蝇”是一家亲。
肤蝇虽然能引起人类的强烈视觉不适和惊悚感,但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一般对寄主产生不了什么特别的伤害。1929年,高格斯纪念研究室(Gorgas Memorial Laboratory)的劳伦斯·邓恩(Lawrence H. Dunn)还在自己的皮肤里养过人皮蝇,并把“养成日志”写成了论文。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寄生在松鼠等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身上的肤蝇,虽然它的名字让人胯下一凉,但它的实质可是“温柔得很”。
令人“蛋疼”的蛆虫Cuterebra emasculator,这个物种没有正式中文名,emasculator乃是兽医阉割牲畜的工具。这个名字源自约两百年前,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肤蝇的蛆虫会“喀嚓”掉被寄生的松鼠或金花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重口的想法呢?在本文末尾会给你解释,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阉割虫”的一生。
肤蝇妈妈在松鼠经常路过的树枝上产下约1000个虫卵,虫卵很小,仅有1.5毫米长。
米白色的一龄幼虫在虫卵中逐渐孵化,但它们并不爬出虫卵,而是“守株待松鼠”,等到寄主路过并且黏上寄主毛发后才开始活动。当幼虫感知到寄主体温和二氧化碳,就可以“出门”了,一番试探后,最终钻入寄主皮肤,在寄主皮肤表层形成一个微小的寄生窝室,留出一个孔,用来排泄和呼吸。能不能搭上松鼠的车,完全听天由命,如果寄主没有出现,幼虫也就自然一命呜呼。
幼虫并非像常见的寄生虫那样吸食寄主血液,而是以淋巴液和白细胞为食。
大约一周后,幼虫就变成奶油色的二龄幼虫,身上长出了黑色的倒钩,这些倒钩可以牢牢固定住寄主身体,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松鼠和金花鼠的手手捧握能力,抱着一堆花生米哼哧哼哧啃着都不带掉的,只要够得到的地方,它们就能把异物抠下来。有了这些倒刺后,幼虫就能牢牢挂在皮肤里,让寄主无法抠出!
再过一周后,它们变成了拿铁色的三龄幼虫,整个身体长出更长更密的倒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长出了两个尖牙吸取寄主体液。这是它们生长最迅速的时候,如果寄主营养充足体液充沛,体重一天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一颗小米粒就在几天之内变成一颗大芸豆!
等到酒足饭饱,幼虫也就慢慢成为咖啡色,这时它们就准备化蛹了。蛹期不需要从外汲取营养,因此它们的蛹期也无需隐匿于寄主体内,而是自动从寄主体表脱落掉在地里,这时它们已变成了黑巧克力色,是不是很有食欲的形容呢(才怪)?
一般来说,一个松鼠寄生一两个C. emasculator在身上,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多达五六个,那就要让松鼠多补补身体,“每日坚果”不能停了。至于挂了十个以上的,那就真的性命堪忧了……窃以为这也是很重要的自然选择,淘汰掉那些体质差,以及运气不好的松鼠……
大家最关心的是,它们会不会传染给人?挂在松鼠身上的一定不会,因为幼虫一辈子只有一个窝室,把二三龄幼虫抠出来,它们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那么,从虫卵孵化的幼虫呢?虽不多见,但Cuterebra属幼虫确实可能寄生人体。1999年,《医学昆虫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三个Cuterebra属幼虫寄生人类的病例,其中一例发现的蛆虫身上布满毛刺,气孔的特征很像C. emasculator,不过没有最终确定它的物种。
“阉割虫”对人类最大的“危害”在于,相关部门常常收到热心群众来信,说自己找到了一只“变异”松鼠,全身长满了“肿瘤”!工作人员不得不耐心安慰被密集恐惧症吓破胆的好市民……
最后,解释一下开头的疑问,为什么叫它们“emasculator”呢?因为它们酷爱松鼠排泄器官及生殖器官的位置,这里最潮湿,最容易吸收营养。人们错以为蛆虫鼓出来的“大包”,是被吃空的松鼠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