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今能坐在家中看乐队的精彩演出和电影的宏大场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依靠显示器的优化,还有立体声的加持。它的发展是声音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历了一系列更新。唱片公司发布了立体声演示专辑,体现声音的运动感。以跨界促生变革。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推出了留声机,使用蜡筒捕捉声音,这是第一台可以重现录制声音的机器。
有了这种机器,才使得音乐家和歌手们的作品可以被长久地保留下去,录制唱片在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1881年,法国发明家Clément Ader创造了剧院电话,这是一种电话传输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听众两个耳朵各能收到一个单独的通道,从而可以在现场听到立体声。这项发明在1881年首次实现了3公里的歌剧表演立体声传输。
Ader在巴黎歌剧院舞台上安装了80个电话传送器,并通过电线将它们连接到有四个房间的旅馆套房的电话接收器上,访客能在每只耳朵上用一个听筒感受现场的声音传输,聆听歌剧。但这种方法由于不够方便,所以并没有被广泛采用。一直到1950年代,电唱机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客厅的中流砥柱,但这些音乐系统使用的仍然是单声道,将所有声音和乐器都混合在一起,只由一个扬声器播放。
音频工程师们也在不断地想办法以求用高保真度方式再现现场。同样在20世纪50年代,新的技术已然开始出现——立体声或双声道,原理上和剧院电话基本是一样的,通过引入两个声道,将整个声音环境中的元素分开,颠覆聆听体验,只不过在操作当中,选用了一种更为实用的手段。
用立体声技术录制的声音,双通道中的每个只播放原始声音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将声音定位在特定位置的错觉,两边互为音频补偿,得以更准确地模仿原始声音的位置,更有层次和空间感。英国工程师Alan Dower Blumlein是为立体声录音铺平未来道路的技术大牛,他也是百代唱片公司的一位员工。1931年,在和女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后,他意识到如果声音能从两边同时发出,声效就能增强。
同年,Blumlein申请了名为“声音传输,录音和声音再现系统及其相关的改进”的专利。Blumlein和同事们制作了一系列实验录音和电影来演示被他称为“双耳”声音的立体声。1933年6月14日,他以这项技术成功获得了英国专利,立体声正式诞生。2017年,美国录音学院追授这位技术先驱以2017年的技术格莱美奖,以表彰他在立体声方面的发明以及对录音领域做出的杰出技术贡献。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最早的立体声技术实验。作为一位敢为人先的Geek,Blumlein不仅执着于声音工程,在军事领域也颇有建树。在1940年代,他对开发英国H2D机载雷达系统有极大贡献。该系统安装在了Halifax轰炸机上,助其在黑暗中识别目标。这项发明在二战时期帮助盟国击败德国起到了关键作用。毫不夸张地说,Blumlein也算在当时参与拯救了地球!
直到20世纪50年代立体声技术才被纳入电影院、收音机和电视机,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许多公司都看到了它的应用市场,于是一场“声音军备竞赛”开始了。当时一些重要的唱片公司都开始推广立体声,比如哥伦比亚,水星和RCA等公司都积极投入,想要让消费者们认同立体声的卓越品质值得进一步投资。销售立体声音响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降低消费者对他们已有的单声道音乐系统的满意度。
毕竟这意味着你需要打开钱包去买一个新的唱机、扬声器和立体声放大器。于是“立体声演示”诞生了——包括视频,印刷广告和唱片的组合,旨在展示新技术及其充满活力的声音。立体音响效果在当时席卷了零售展示厅和客厅,消费者们会听到火车从左到右的咣咣作响、战机驶过的嘶鸣声、儿童冲过操场时充满活力的声音,时代广场的新年前夜的声音。这些效果能够把听众带出家门,身临其境。
唱片公司发布了一些古典音乐立体声唱片,让听众感受到在家里也能重回音乐厅中,不需要再像从前一样,用thétrophone还要排队了。另一个特别经典的立体声演示唱片是RCA Victor的《太空之音》。它诞生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年后,也迎合了美国人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激烈太空竞赛的兴趣。唱片公司们不仅在用户听感上做文章,也将可视化图形设计融入唱片封面。
这些引人注目的设计元素成为视觉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立体音响如何工作,最终成为上世纪中叶专辑封面的经典案例。时至今天,立体声仍然是声音复制的基本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购买一个或多个音箱来享受多重环绕立体声,视频播放器中也推出了获取杜比环绕音效的便捷键。多亏了那些幽默又认真的声音测试,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视听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