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促进肿瘤增长的代谢物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科学家在人体血液中首次发现了促肿瘤代谢物,并且提示衰老或能促进癌症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60岁或以上的捐献者(老年组)血清处理了人类癌细胞系,并30岁或以下的健康捐献者作为对照。研究显示,老年组血清能使癌细胞获得了迁移、入侵、生存和转移的能力,与侵袭性癌症相关的蛋白质水平升高,并对化疗药物具有抗性。
这一现象或与血清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物——甲基丙二酸的浓度较高有关。由于甲基丙二酸的浓度升高与SOX4基因的表达增加有关,当阻断SOX4的活性时,这些癌症效益也不再存在。
地球正穿过超新星爆炸残余物同位素铁60大部分是超新星制造出来的,而地球上的铁60基本来自外太空。
在过去,科学家已经在海底岩层或者南极积雪中发现过铁60,而《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新研究,再次在海洋深处沉积物中找到了5份铁60样本,根据分析,这些沉积物可追溯至3.3万年前。此外,科学家推测,地球的铁60主要是因为太阳系穿越本星际云获得的,但是这意味着铁60在某个瞬间会急速增高。
但根据多项研究结果比对,地球的铁60含量一直比较稳定,研究推测,地球现在经过的本星际云中混合了超新星爆炸的残余物,才获得了这种结果。
远古基因使藻类可忍受严寒和盐水最近,科学家在南极洲邦尼湖中发现了两种衣藻UWO241和ICE-MDV,它们可以合成高水平的甘油,在高盐分湖水中保护自己免于失水和冻伤。
随着环境中的氯化钠浓度从400上升到1300mM(约为海水的0.8到2.5倍),UWO241细胞内合成的甘油浓度提高了4倍。进一步研究发现,UWO241和ICE-MDV分别携带了3个和5个可追溯到10多亿年前的基因拷贝,能够编码合成甘油的酶。酶蛋白有三个域,分别起将酶引导至叶绿体、将磷酸二羟基丙酮分子转化为甘油-3-磷酸、再将甘油-3-磷酸转化为甘油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上。
高效将二氧化碳清洁转化为燃料通过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燃料,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替代一部分化石能源。但转化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必要的副产物。在一项发表于《自然-能源》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模拟自然光合作用,开发了一款无需电力或其他组件的无线设备。它可通过光催化板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酸,几乎不产生副产物。其产生的甲酸能二次转化成不同类型的有机燃料。
催化板能通过在半导体薄片中镶入光催化剂的生产,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这一系统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肥胖相关癌症一些研究表明,肥胖会提高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一项发表于《肥胖》上的新研究表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ILI)能帮助肥胖人群及II型糖尿病患者减肥,可以在降低他们肥胖相关癌症上的发病率。
研究人员将4859名志愿者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减少热量摄入、增加锻炼减去至少7%的体重)和糖尿病支持及教育组(提供饮食、锻炼等方面的教育)。1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将肥胖人群及II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降低了16%。研究人员表示,饮食健康、注重锻炼是预防肥胖及相关癌症的基础。
柔性抗原可激活更高效抗体
不同抗原分子结构灵活性不同,可刺激机体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反应。与刚性抗原分子相比,柔性抗原分子结构能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效的抗体。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中发现,机体识别抗原后,抗体最初以相同的方式与刚性自身抗原和柔性外源抗原结合,仅在几周后,抗体能针对柔性外源抗原产生特异性突变,使其对外来抗原的选择性提高67倍。
该研究揭示了机体产生高选择性抗体的关键,为针对新冠病毒等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长二丁火箭“一箭三星”发射任务成功
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发火箭与上次任务(8月6日)发射的长二丁火箭同时进场,并行开展射前测试工作,进一步压缩了火箭射前的准备时长。
新冠疫情截至北京时间8月25日9时28分,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23571084例,累计死亡病例811748例。8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已经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框架下的“新冠疫苗全球获得机制”(COVAX),这一机制下有9种疫苗,世卫组织正在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获得尽可能多的疫苗产品。
此外,世卫组织也在对其他候选疫苗进行评估。世卫组织发起的这项计划,旨在联合采购疫苗并公平地分配给每个计划中的国家,目标是在2021年底前提供至少20亿剂安全有效的疫苗。世卫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表示希望有更多国家可以加入该计划,促进疫苗公平分配。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15日返港后接受新冠肺炎检测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目前,研究人员已对比该男子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而该病人返港确诊后,入院时已验不到抗体,确定他在康复后4个多月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8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4例,广东3例,上海2例,陕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辽宁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6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74例(境外输入3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