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双螺旋”,智源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

来源: 学术头条

发布日期: 2020-08-25

智源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旨在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双向互动和螺旋发展,揭示生物智能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工作机理,构建功能类脑、性能超脑的智能系统。

2020年8月24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清华智源中心举行了“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发布会。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智源“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刘嘉,该方向候选学者陈良怡、方方、吴思、宋森、余山,以及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黄铁军表示,深度学习在人脸识别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并未真正解决感知问题,问题关键不在提高算力、增加数据,而是要重新思考智能模型。

智源研究院在2019年发布了五个重大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作为2020年首个智源重大研究方向,旨在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双向互动和螺旋发展,揭示生物智能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工作机理,构建功能类脑、性能超脑的智能系统,以视觉等功能和典型模式动物作为参照物测试智能水平,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探索可行道路。

黄铁军表示,为了探究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智源研究院将相继研发神机1号、神机2号和神机3号等仿真平台;此外,针对强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源研究院将开放并提供一个通用智能训练和测评系统——“广义图灵测试”。

黄铁军宣布了“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学者候选人名单。其中,首席科学家由清华大学刘嘉教授担任。5位智源研究员候选人由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单位的杰出中青年学者担任。

他们均是所在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其中杰青3人,长江学者2人。六位学者中学科背景为认知神经科学的有2人,系统神经科学1人,计算神经科学3人。他们将尝试从认知和神经的各个层次研究人工智能,为走向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理论。

会上,智源首席科学家刘嘉作了题为“ABC:AI of Brain & Cognition”的主题报告。

刘嘉提到最近比较火热的生成式语言模型GPT-3通过对大量书面材料集与长篇连载文本的预训练,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然而却无法做到理解、共情、推理等对于人类极为容易的事情。“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则希望能够探索生物智能,将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进行融合。为此,刘嘉表示整个“认知神经基础”课题团队,将致力于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计算科学进行交叉融合,从三个方向向通用人工智能靠近。

刘嘉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展望了“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意义。从理论方面,刘嘉指出历史中技术的进步往往会带来伟大的理论突破,AI的爆发也预示着一个能够媲美于“牛顿力学”的通用“智能理论”可能诞生。刘嘉认为,将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从而提出一个独立于物理实现层的表征与算法是实现“智能理论”的正确道路。

另一方面,当前的弱人工智能的测试主要基于图灵测试,但图灵测试本身是基于行为主义,不可能做到可解释、可信赖;为了定量探究强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课题组将致力于探索开发“通用智能的广义图灵测试”。

UUID: d80c1d9d-94e2-4e2a-8c19-6ee45d5107f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20年-下/2020-08-25_打造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双螺旋”,智源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