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在这个网站里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八度内,所有音符的组合方法。两个程序员Riehl和Rubin,用6天时间,以每秒30万段旋律的速度,暴力生成了687亿段旋律。而全球的音乐,2011年之前的也一共才发行过7900万首。这个八度内,从此没有新歌。太暴力,太魔幻了,简直是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程序员式”编曲不靠灵感或乐理,这两个程序员生成旋律的方式,用的是排列算法。
以钢琴为例,算法是这样的:首先,将钢琴上的音符,对应成一个个的数字,例如最中间的“do”对应1,“re”对应2……一直到“si”,共有7个白键音符。当然,还要加上升调的5个黑键,一共有12个音符,这就相当于一个八度。接下来,将12个音符放置在12×12的棋盘上,每个音符可以位于那一列的任意一个格子中。棋盘的横轴代表音符出场的顺序,纵轴则代表弹奏的音符。
然后,计算机从“do”开始,编写所有的“旋律”:1-1-1-1-1-1-1-1、1-1-1-1-1-1-1-2、1-1-1-1-1-1-1-3、1-1-1-1-1-1-1-4……这样无限继续下去,地球上一个八度内所有旋律的呈现方式就都集齐了。
节奏感?节拍?不存在的。无情的计算机器,只会将所有音符组合的可能性列出来,至于好不好听、有没有可行性,不加判断。这就导致,有些旋律听起来异常诡异……但无所谓,目的就一个字,全。只要生成的旋律足够全,那它就包括了所有的可能性。为此,他们甚至速成了一门R语言,只因为用它编写的算法跑得比Python快。
是不是想到了庞加莱回归:如果一只不死的猴子,一直坐在打字机前瞎打,那么它最后一定能敲出一本《莎士比亚》著作。但,就算能碰上些好旋律,写歌也不能这么写吧?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重点来了。Riehl和Rubin写了个生成MIDI(标准音乐格式)文件的软件,将这687亿段旋律,全部进行了无版权公开。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些旋律,而不必担心被提起诉讼。
无论是原创歌曲、还是用来训练AI,“版权流氓”可钻的空子少了大半。
降维打击“版权流氓”版权流氓是什么?或许你听过Katy Perry的《Dark Horse》被起诉的案件,原告因为自己创作的歌曲与《Dark Horse》有节拍和音乐元素上的相似,向她提起抄袭诉讼。关键是,赔款达280万美元,还可能失去版权。
即使Katy Perry表示自己从未听过这首歌,原告却表示,自己的作品在油管播放量有300万,所以她一定听过……虽然Katy Perry最后胜诉,但这也折射出音乐界目前法律版权的乱象:只要旋律在此之前已经被用过,就可以成为版权申诉的理由。不可避免的是,没有被用过的旋律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如果100个创作者每秒创作1段新旋律,那么248年,这些旋律就会被用完。
乔治·哈里森曾说过,“99%的流行音乐都会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而Riehl和Rubin认为,旋律其实一直存在,他们只会被“发现”,而非被“创造”。他们的想法是,现在的法律非但不能很好地保护音乐创作者,可能还会为让创作者陷入无止境的诉讼中。版权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规则漏洞的“版权流氓”。只是一种呼吁事实上,Riehl和Rubin不仅是程序员,也是音乐创作者。除此之外,他们中的一个还有法律学历背景。
所以,这样的代码,与其说是行为艺术,不如说是一种呼吁,毕竟12个音符生成的所有旋律,远不能代表钢琴上88个音组成的乐曲。他们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版权问题引起重视,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一点自由的空间。
但除此之外,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创作环境,是否会随着通用AGI的到来而被彻底取代。马斯克女友格莱姆斯曾表示,人工智能和算法最终会在10年、20年或30年内取代艺术家:“我们处于人类艺术的尽头。
一旦真的有AGI(通用人工智能),它们将比我们更擅长制作艺术……”而用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版权”的。那么,这两个程序员用软件生成的这些旋律,究竟会不会受到版权保护,而归属权又会属于谁?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