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年前,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5次大灭绝事件之一——泥盆纪大灭绝发生了。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冷事件诱发了此次造成近80%海洋物种灭绝的事件。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中,一支美国研究团队提出了新的假说:距离地球65光年的超新星爆发是灭绝事件的罪魁祸首。
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当时的花粉记录中,出现大量被阳光灼伤的痕迹,这说明臭氧层遭到破坏、宇宙线辐射增强,而多次相邻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造成化石记录中持续30万年的生物数量下降。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钐146和钚244的同位素测量检验这一假说。
近日,一项发表于《流体物理学》的研究发现,空气湿度能影响其中的液滴传播效率。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常见的呼出液滴直径约为50~100微米,而病人呼出的液滴可能会包含病毒等病原体。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中,直径100微米的大液滴从距离呼气源约1.8米的地方落到地面,直径50微米的小液滴则最远可传播达5米;而在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直径50微米的液滴没有一个能传播超过3.5米。
此外,模拟计算显示,高湿度可使中等液滴在空气中的存在时间延长23倍,这表明略微干燥的空气可以减缓病毒飞沫传播。
近日,美国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紧急授权,允许公众使用一项基于唾液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该方法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发,并得到了NBA的资助,取名为SalivaDirect,是FDA授权的第五种基于唾液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使用SalivaDirect方法进行检测时,被测试者只需要将自己的唾液装入一个无菌器皿,然后医务人员在这个装有唾液的器皿中添加一种特殊试剂,最后对其进行加热,释放病毒基因组,24小时内就能获得检测结果。采用SalivaDirect方法检测,一次需要花费10美元。
此前,对于大西洋中的塑料数量缺乏可靠的量化数据。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中,英国海洋学中心的科学家对大西洋的塑料污染进行了采样与量化。他们在大西洋超过1万千米的横断面选取12个采样点,评估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垃圾的含量。在近海面海洋中,他们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检测到多达7000个这三种聚合物的微塑料颗粒。根据塑料垃圾近65年的生产趋势,研究人员估计大西洋水域和沉积物中的塑料输入量为1700万~4700万吨,这一数字远超此前人们的估计。
中性粒细胞是帮助身体抵御疾病的关键免疫细胞,但血液中高水平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却可能预示着疾病。因此,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发育有助于在早期发现这些疾病。据一项《免疫》上的研究,科学家识别出了一类特定的免疫祖细胞,并记录了其分化为中性粒细胞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特异性蛋白标记。
皮肤癌、肺癌和COID-19患者的血液中往往会出现较高水平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也包括这种祖细胞在内,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疾病扰乱了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发育,使其在未成熟时就被“派上战场”。
现代鸟类种群之间的头骨在形状和大小上差异较大。一般认为,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鸟类头骨因为适应性辐射而加速演化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新发表于PLoS子刊的一项研究认为并非如此。研究比对了354种现存及37种已灭绝鸟类和非鸟恐龙的头骨发现,鸟类演化最快的是喙,而整体来看,鸟类头骨的所有区域都比非鸟恐龙演化得要慢。因此之前认为鸟类头骨在其他恐龙灭绝后经历了加速演化的说法,可能存在问题。
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8时27分,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22058697例,累计死亡病例779443例。当地时间17日,美国农业部宣布,在犹他州的两个大型貂养殖场中发现5只貂体内有新冠病毒,这是美国国内首次有水貂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据美国ABC新闻报道,美国农业部报告说,工作人员在接到农场报告近期貂死亡率异常高后开始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这两家貂养殖场此前有工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17日上午,韩国首尔广津区某托儿所的一名女教师确诊新冠肺炎,该教师为“爱第一”教会信徒,确诊前曾接触130多名幼儿,韩国防疫部门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8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8例,广东4例,浙江2例,陕西2例,山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例(境外输入13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3例(境外输入1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45例(境外输入2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