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制造的各种垃圾随处可见,有的野生动物在筑巢时也开始使用人造垃圾作为“建材”,不禁让人觉得它们也挺与时俱进的,毕竟有句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嘛。然而,虽然有些野生动物确实通过将垃圾作为可利用资源获得了一定的好处,但新的资源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拾破烂”的黑鸢
西班牙多纳国家公园的湿地是约500对黑鸢的繁殖地,黑鸢们每年春天都会回来配对繁殖,每对配偶都会占据一片领地,它们要靠这片领地提供的食物资源养育后代。没能占到领地的黑鸢相当于“没房没收入”,自然也就没机会生儿育女,所以这些“流浪汉”们无时无刻不在觊觎“领主”们的领地。为了抢夺领地,黑鸢们之间时常发生暴力冲突,有时“流浪汉”也能翻盘成功,打败“领主”取而代之,飞上鸢生巅峰。
科学家们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给当地的黑鸢持续进行环志,现在人们能靠环志辨认许多黑鸢个体,并知晓它们的年龄、性别等“个鸟信息”。有些黑鸢会收集一些人造物品带回巢中,尤其是白色塑料制品,有些黑鸢巢里有很多“白色垃圾”,有些巢中就几乎没有。那么,黑鸢为什么收集塑料呢?为什么有的黑鸢收集得多,有的收集得少呢?
通过长期观察和对黑鸢巢中的白色垃圾数量进行统计,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年富力强、占据着高质量领地的壮年黑鸢(7~12岁)会在产卵前20天内往巢中收集大量白色垃圾,这些黑鸢战斗力强,在争夺食物时往往处于支配地位,它们的繁殖成功率和幼鸟存活率也比较高。相对的,青年(1~6岁)和老年(13~25岁)黑鸢就很少往巢中带白色垃圾。通过几项实验证明,白色垃圾对黑鸢蛋的孵化率和巢中的寄生虫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壮年黑鸢“领主”往巢中收集白色垃圾,是将这些醒目的白色垃圾作为一种威慑信号,针对同类竞争者:“少打我们家的主意!这块领地的主人年富力强又能打,不信就试试,把你揍成秃毛鸡!”这样,实力不足的“流浪汉”想要发起挑战就得三思而后行,相当一部分战斗会被规避,有利于“领主”节省精力专心养育后代。
那么,经验不足的青年黑鸢和年老力衰的老年黑鸢为何不多搞点塑料,虚张声势吓跑竞争对手呢?
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向一些黑鸢巢中增添白色塑料袋之后,“领主”黑鸢遭受的入侵增多了。在那些野心勃勃又足够自信的“流浪汉”看来,白色垃圾多的巢代表着高质量的领地,更值得为之一战。
壮年黑鸢处于群体中的实力巅峰,有自信也有能力击退入侵者,对它们而言,发出信号减少挑战者们频繁的骚扰更加实惠;而对实力不足的青年和老年黑鸢来说,增加白色垃圾完全是引狼入室,毕竟只要双方一交手,自己就要露怯,还不如老老实实不搞那些虚的。
开展实验一周后,85%的壮年黑鸢仍留着人们放进去的塑料,而87%的青年和老年黑鸢已经将人为添置的塑料扔掉了。鸟窝里的塑料就像黑社会大哥戴个大金链,自然霸气侧漏,如果你是小弟,还是不要打扮得这么招摇了。
普通的白色垃圾被黑鸢们发挥出了“核威慑”的功效,而人们随手丢弃的烟头,也被家麻雀和家朱雀开发出了新用途:驱除鸟巢中的寄生虫。
墨西哥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家麻雀和家朱雀使用烟头的情况,和寄生虫数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组首先在繁殖期的鸟巢中放置诱捕器诱捕螨虫,其中一部分诱捕器附有吸过的万宝路烟头,另一部分附有未吸过的烟头作为对照组,之后统计捕到的螨虫数量。繁殖期结束后,研究组将鸟巢取走,统计巢中的烟头数量和螨虫数量。
附有吸过的烟头的诱捕器诱捕到的螨虫明显要少得多,这说明螨虫不喜欢烟头的味道。对鸟巢中烟头和螨虫的统计结果表明,89.29%的家麻雀巢和86.21%的家朱雀巢中含有烟头,平均数分别为8个/巢和10个/巢,最多的一个家朱雀巢里有48个。巢中螨虫的数量和巢中烟头的数量成反比:烟头越多,螨虫就越少。由此可见烟头确实可以有效减少鸟巢中的寄生虫。
但是烟头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鸟儿收集烟头回巢,导致把鸟巢连同建筑一块儿烧掉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更何况烟头中含有的大量有毒物质在驱除寄生虫的同时,也可能对雏鸟的健康造成损害。使用人类垃圾当“建材”,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风险。
鸦科鸟类向来以高智商著称,一些种类的乌鸦凭借聪明才智在人居环境中混得风生水起,时不时还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上上新闻,比如日本的大嘴乌鸦经常偷居民的晾衣架用来筑巢,几乎每年都会被媒体拿来报道一番。其它地区的乌鸦捡到什么合眼缘的垃圾,都会拿来当建材,但有时这些垃圾会变成“坑娃利器”,让乌鸦父母的辛劳抚育付诸东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们对当地萨克拉门托山谷中的106个短嘴鸦巢进行了监测,全部195只雏鸦中有11只被巢中的垃圾缠住,占全部雏鸦的5.6%。虽然研究人员们帮忙去除了还活着的9只雏鸦身上缠绕的垃圾,但在后续的检测中,所有被垃圾缠住过的雏鸦都没能顺利离巢。被垃圾缠住使雏鸦的腿骨和脚趾受伤变形,导致它们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更无力与同胞们竞争。
短嘴鸦们繁殖结束后,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54个鸦巢,测量了每个巢中所有5厘米以上人造垃圾的长度,其中46个鸦巢中存在长度超过10厘米的垃圾,每个鸦巢中平均存在292厘米长的垃圾,最夸张的一个巢中的垃圾总长度达到了1858.3厘米。这些人造垃圾包括合成纤维、麻绳、线缆、胶带、塑料条、橡皮圈、缎带、纱布绷带、编织袋、钓鱼线、气球绳、渔网、铁丝网等等。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鸦巢中的垃圾长度越长,雏鸦被缠住的概率就越大,垃圾长度每增加1米,雏鸦被缠住的概率就增加7.55倍。乌鸦父母收集垃圾做“建材”本是为了筑巢繁殖后代,却导致了一些雏鸦的意外死亡。
那么,不用这些垃圾做窝不就行了?很遗憾,人造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已经几乎无处不在,有巨量的塑料垃圾漂流在海洋中,随着洋流被冲到一些偏远岛屿上,给一些只住“天然房屋”的小动物设下了死亡陷阱。
草莓寄居蟹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陆生寄居蟹,像其它的寄居蟹一样,它们以天然螺壳为家。草莓寄居蟹有时会被困在海滩上的塑料瓶中,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和南极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塑料垃圾对寄居蟹的严重影响,结论非常恐怖。
研究人员选择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岛和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岛作为研究地点,通过拉取样方统计海滩上塑料瓶的密度及困住的寄居蟹数量,进而推测整个区域内塑料瓶“囚禁”的寄居蟹数量。结果令人震惊:他们推测,亨德森岛和科科斯群岛分别有近6.1万只和50.8万只寄居蟹被困在塑料瓶中!其中亨德森岛的一个塑料瓶就困住了526只寄居蟹!如果没有降雨,在这两地的气候条件下,被困瓶中的寄居蟹仅能存活5~9天。
更令人担忧的是,包括草莓寄居蟹在内的一些寄居蟹,会被死亡同类的气味所吸引。对寄居蟹来说螺壳是一种稀缺资源,找到个合适的并不容易。尸臭味说明这只同类已死,赶紧循着味道去瞧瞧,说不定能继承它的“遗产”呢!寄居蟹可不在乎什么“凶宅”,有研究表明寻找“凶宅”能让寄居蟹获取螺壳的成功次数增加10倍!
但如果这只死去的同类是被困死在塑料瓶里的,那循味而来“捡漏”的寄居蟹可就是有命捡没命用了,后来者死亡后的气味会吸引更多的寄居蟹自投罗网,亨德森岛上那个埋葬了500多只寄居蟹的“凶瓶”就是这么形成的。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岛屿上被塑料瓶困住的寄居蟹数量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会对寄居蟹种群和岛屿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虽然人造垃圾可能会为一些野生动物提供生存优势,但垃圾毕竟是垃圾,在被利用的同时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害。为了不让生存本已艰难的野生动物们再遭遇意外,应当尽量不让垃圾进入自然环境。下面我要说的话,就是老生常谈了,让我们从实行垃圾分类、不乱丢垃圾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