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召开发布会指出,包括“网红DC减肥药”在内的多种非法流通药品含有受管制的精神药品成分,存在“涉毒”问题。此次的报道中,提到了两种非法流通的减肥药成分:安非拉酮与芬特明。这两种成分都具有中枢兴奋、食欲抑制的作用,在美国作为合法药物可用于特定人群(例如BMI≥30)的短期肥胖控制,在国内则未获批上市。
此外,报道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出现在非法药物中的精神药品成分:莫达非尼: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作为合法的处方药时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等疾病。利他林:即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药物。地西泮、硝西泮、氟硝西泮:都属于镇静催眠类药物。“精神药品”是一个管理层面的概念,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药物依赖与滥用风险的物质。
它们与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一样都受到特殊管制。作为合法药物的精神药品在包装上有相应的绿色标志。精神药品成瘾与被滥用的风险值得警惕,不过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常见的抗焦虑药、安眠药就属于精神药品的范畴。
按照中国食药监局的规定,上面所提到的安非拉酮、哌甲酯、莫达非尼属于一类精神药品,芬特明、地西泮、硝西泮、氟硝西泮属于二类精神药品,其中一类精神药品比二类管控更严格。
同样的药物成分,通过合法渠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与从非法渠道获取,二者带来的风险非常不同。非法流通的药物经常缺乏相应的标签与说明书信息,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其中添加了何种成分、含量如何,使用中又缺少医生的评估和监测,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就精神药品的情况而言,造成滥用和药物依赖的风险自然也就更大。
减肥药与宣称具有减肥功能的“保健品”一直是非法添加药物的重灾区。例如,常有此类产品违规添加泻药或利尿剂成分。这两种成分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少人体内的水分,由此产生体重减轻的假象。但这样的“减重”与减少脂肪并没有任何关系,还可能带来脱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早已因为安全问题被禁用的西布曲明、2,4-二硝基苯酚等成分有时也会在非法渠道出现。总之,对任何来源可疑的药品与保健品都应该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