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成长的七年,是我和她屎尿斗争的七年。这是一段充满味道的回忆。我无法想象五六岁的幼崽居然还会尿在裤子里、拉在裤子里。最开始是尿裤子。三岁上幼儿园,别的小朋友书包里背着故事书铅笔,她背着备用裤子备用鞋子备用袜子。去的时候是干的,放学是湿的。老师安慰我,很多小朋友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尿意,大家都差不多,教室天天都要尿一片,等等就好了。我也这样期待着,然而一切并没有变好。莫非是孩子有啥毛病?
为了早日迎来“等等就好了”的好日子,我每天苦口婆心地劝闺女:“你不能这样啊!这样是不好的!咱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怎么能尿裤子呢?”在唠叨了一千遍之后,终于……发现这招不管用。她坐在沙发上看绘本,我抱起来看看屁股,湿的;她站在地板上玩玩具,我眼睁睁地看着裤脚变了颜色。我没有迎来“等等就好了”的好日子。身为一个积极向上的老母亲,我很快认识到自己方式方法的错误,在实践中总结出受众喜欢的输出方式。
睡前激情四射地编出了尿裤子版一千零一夜:喜羊羊尿裤子被群嘲、小兔子尿裤子哭红了眼睛……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尿裤子不好。故事效果杠杠的,当晚她就尿床了。对,不仅白天尿裤子,晚上还尿床。每次去楼下晾褥子,婆婆都用一种欲言又止的表情目送我出门。我仍然没有等到“等等就好了”,莫非是孩子有啥毛病?“娃好着呢,回家观察观察吧”在儿童医院挂了泌尿科门诊,B超、抽血、取尿样挨个做完。
大夫说,娃好着呢,回家观察观察吧!婆婆一拍大腿:既然身体没毛病,那就是她自己的问题,简单来说,这丫头丝毫没有认识到有尿就要赶紧去厕所这个行为的重要性。老太太主张严加管理不听就揍,我坚持循循善诱多加鼓励,队友坐在中间瑟瑟发抖努力收缩两百斤的肉体,半天弱弱挤出一句:“我觉得都挺好”。闺女丝毫没有注意到暴风雨即将来临,裤子是一定要尿的,不尿裤子是不可能的。
奶奶一反之前的温柔慈爱,只要看见裤子湿,前一分钟还在含饴弄孙,后一秒便雷霆暴雨:“你不知道丢人吗?!”、“多大姑娘了还尿裤子!”、“不听话我就揍你!”、“看下次我揍不揍死你!”我觉得闺女更希望被我发现,毕竟咱当年的人设是不打不骂的温柔妈妈:“哎呦,宝宝又尿裤子啦,羞羞羞”、“小声点,别被奶奶看见了,要不得挨揍”、“今天要是不尿裤子的话,给你奖励哈、“哎呦喂!太厉害了!这次你居然去厕所尿尿了!真棒!
”总而言之,务必使她明白,乱尿裤子会被罚,好好尿尿有奖励。我们的信心比房价增长得还快:无论是惩罚管理还是赏识教育,正反同时来,总有一个会见效。不但尿裤子,还开始拉裤子了2017年,我们终于在西安房价翻倍前蹭上了最后一班车,但是闺女尿裤子的问题仍然没解决。医院检查不出毛病,婆婆咬定是孩子在家不肯穿拖鞋光脚到处走,凉到了。此话或许有理,毕竟一感觉到冷,厕所都要多跑几趟,于是我每天在家盯着她穿拖鞋。
育儿群里有妈妈建议,炖点补肾的汤给孩子喝喝,我觉得万一喝出毛病就糟之大糕。队友觉得闺女是做事情专注度太高,以至于忘了上厕所。这条是假的!我相当肯定以及确定她注意力不集中时也尿裤子。打也打了,威胁也威胁了,鼓励也鼓励了,不但没好,反而又有了新动向——她不但尿裤子,还开始拉裤子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拉稀,放学回来屁股上总是糊着粑粑,过一段时间,粑粑变成干的了。
每天放学回来,好的时候她只粘了一块儿粑粑在裤头上,坏的时候能在裤腿儿里抖搂出一橛儿。小二增加一个新爱好,看一会儿动画片,就蹲他姐跟前闻一闻,又蹦又跳汇报:“妈妈!姐姐又拉裤子了!”她不但尿裤子,还开始拉裤子了。我努力扭出微笑:“宝宝,有粑粑的时候,你知道吗?”闺女每次回答都不一样:“我知道,可是来不及”、“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知不知道啊”。我:“……”有时候她每天能弄脏几条内裤。
发现情况不对时,我把她按在马桶上,但蹲了半天她满脸茫然:“妈妈我没有粑粑”。过了一个多小时,又一条内裤脏了。大概是害怕老师批评责怪,丫头学会了默默隐藏自己,往往放学时候一摸裤子是湿的。老师苦笑:“还挺高兴今天出息了,这会儿又湿了。”其实早就拉了尿了,只是躲着不让老师发现。便秘也屡屡出现,经常几天不便便,有便便时又拉不出来。最糟糕的是,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闺女越来越沉默,和小朋友交往越来越迟钝,表达能力也大幅度下降。我重新奔波在看医生的路上。所有检查仍然是:一切正常,什么都正常。可是孩子又一直不好,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期待检查结果有问题让我知道是哪里的毛病,还是该期待检查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主任抖一抖病历单子:“今天病人多,没时间和你细说,我下周二出心理门诊,你挂那个号去。”什么?心理门诊?
孩子遗屎遗尿,竟是因为心理压力周二心理诊室,聊完屎尿话题,主任转头面向我:“我之前就说过,从检查结果上看没有什么问题。她这种遗屎遗尿行为,主要是心理压力太大。”一万只草泥马从我心头呼啸而过。才五六岁小孩,吃了睡睡了吃,她有心理压力?!主任火眼金睛,一眼看穿我内心还没翻完的白眼,迅速从温柔心理医生转换成我熟悉的儿保主任:“说吧!你是想好好给她疏导呢,还是想用药?
我好好和你说,她啥毛病没有,就是心理压力大,小小年纪一尿裤子家长就批评,你说孩子心理压力大不大?!好好孩子,你瞅瞅!”大夫,保持住,这才是我熟悉的模式:“所以现在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让她放轻松,不能继续给孩子压力外,你回去要进行两项训练。第一憋尿训练,有尿了,让她先憋上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10分钟。
第二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挑一个时间,定时做排便训练,就是说,无论她有没有粑粑、能不能拉出来,规定时间内都要在马桶上坐上一阵子。”医生说,她这种遗屎遗尿行为,主要是心理压力太大。我挺想继续问,我们现在一直在训练她有尿赶紧去厕所,这咋还要憋尿呢?但是大夫已经切换成心理医生模式,笑面如花嘱咐闺女:“你还是小孩子,尿裤子尿床都是正常的呀。
我是医生啊,我看过很多像你这样的小孩子了,长大就好了,没事的,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也尿床的。我不会给你开药,咱又没病,没病不用开药啊。”闺女低着头,一声不吭,连眼神都不舍得赏一个,不知道听进去多少。晚上睡前故事改成自黑式聊天,讲述当年她妈妈是如何因为尿床被她姥姥揍的。她睡着后召开家庭会议,学习医生精神。婆婆果然和我想到一起去了:“那她有尿时候,到底怎么做?憋着还是赶紧去厕所?
”队友迟疑半天:“是不是说,她要是不会憋尿,感觉有尿,没等跑到厕所立刻就尿了?”会议决定,全家统一步调:不再关注她屎尿问题,拉了就洗,尿了就换,大夫怎么说咱怎么训练。全家统一步调:不再关注她屎尿问题,拉了就洗,尿了就换。果然,在我们表现出“拉裤子了?哦,好的,你自己换条裤子就行了”、“没事,小孩都尿床,哪有不尿床的小孩”之后,大概半年左右,她的大便慢慢正常,很少出现便秘的情况,基本每天都可以排便。
在校表现转好,上课期间不会尿裤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隔尿床单和隔尿床垫已经可以收进柜子里了。一年半以后,外出有尿她能够坚持找到厕所,几乎不会尿裤子。偶尔玩游戏或者看绘本太过专注、冲进厕所速度太慢情况下,她才会拉到裤子上一点点——遗屎情况也好转了。
医生点评戚艳杰 |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文中所述的遗尿症和遗粪症都属于排泄障碍,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指在发育过程中,儿童缺乏对自身排尿、排便功能的控制能力,或曾经有过控制能力,但不能长时间保持而出现排尿、排便问题。这类情况男孩多见,非器质性遗尿和遗粪症随年龄增长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大多会自行缓解。
遗尿症,俗称尿床,指5岁及以上儿童反复出现排尿失控现象,有的患儿仅在晚上睡眠过程中出现尿床,有的会在白天尿裤子,还有的白天晚上都有遗尿现象。一般要持续3个月、每周2次以上的频率才能诊断遗尿症。如有的学龄前儿童,由于白天过于兴奋、贪玩或对生活环境的改变适应不良而出现偶然尿床,则不属于病理现象。
遗尿症发病原因较复杂,有小部分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如脊柱裂、尿道狭窄等先天性异常,或泌尿系统感染、智力发育障碍等。此外,大部分遗尿症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未及时培养儿童控制排尿的习惯,或儿童不愿如厕、存在社交焦虑、压力过大等。治疗上要查明病因采取对症治疗。如因器质性疾病引起,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而本文中则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故应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不要过分关注或斥责、惩罚孩子,而应鼓励孩子,告诉孩子遗尿是可以治疗的,增强其克服问题的信心。因为斥责和惩罚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羞耻感增加,容易造成羞怯、自卑、孤僻等,同时对亲子关系也会有不良影响。
对于夜间遗尿行为可以定时唤醒孩子起床排尿,从而形成时间条件反射,同时调整晚间饮食结构,限制水的摄入量,如晚餐以干食为宜,少喝水,安排合理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而遗粪症指4岁及以上儿童出现不适当的排便情况,至少持续3个月且每个月至少出现1次。大便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也可出现便秘或溢出性失禁。和遗尿症一样,遗粪症可以是自小持续而来,也可以是已经能够控制大便,但后来又丧失了该技能。
其原因可能与生理因素、不良的排便训练、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文中孩子遗粪症状出现在遗尿症状之后,考虑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故其治疗也应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为主,逐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也要正确认识疾病,改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进行排便控制训练。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