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泉州的记忆与象征

作者: 进击的多肉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8-13

刺桐不仅是泉州的市花,更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记忆。从古代的海上贸易到现代的城市风貌,刺桐树见证了泉州的兴衰与变迁。刺桐的花期在初夏,以其鲜艳的红色花朵和独特的形态,成为南国风光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对我而言,刺桐不只是种植物那么简单。闽南海滨城市泉州,以旖旎的南国风光著称,但真正让它蜚声国际成为网红城市,却是夹道相迎的刺桐树。泉州市花,刺桐。刺桐,学名为Erythrina variegata,豆科刺桐属的高大木本植物,属名来源于希腊语的“erythros”,意为“红色”,其实刺桐属的其他物种,开花皆为红色。刺桐中的“刺”,是指它们的枝干上长有瘤刺。

刺桐叶片为三出复叶,小叶菱状卵形,有叶尖,类似于黄豆叶,又和菩提树叶有几分相似。刺桐花为分布在亚热带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会落叶。刺桐在四季不太分明的南国常见,北方就比较罕见了,冲绳已经是刺桐露地分布的北界,据称上海也有引入鸡冠刺桐作为露地绿化栽培,但我至今都还没遇着过。刺桐,不仅是泉州的市花,更是泉州的古称。

泉州作为海上贸易都市由来已久,据说原产南亚和东南亚滨海的刺桐树,就是通过海上贸易引入泉州的,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发达程度可见一斑。刺桐这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当时的晋江王留从效,建设泉州城时,围着外城种植了一圈刺桐树,所以泉州就被称为“刺桐(zayton)”。不过在更早些的唐代,泉州就已经遍植刺桐树了。

宋元时期的刺桐港,是东方第一大港,据考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历史记载有“有善舶之饶,杂货山积”,可见当时刺桐港显赫一时,名扬四海,连曾到访此处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都为之震撼。

如今的泉州不仅遍植刺桐树,当年刺桐港的遗存也随处可见:清净寺、世界上仅存的草庵摩尼教光佛、伊斯兰教圣墓、开元寺的印度教石雕、老君岩造像等,见证了这座城市由于海上贸易兴起而带来的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流,以致如今泉州被称为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除了泉州外,刺桐花还是日本冲绳县的县花。

我曾在2017年到访冲绳那霸,在琉球尚氏王朝的行宫,世界文化遗产“琉球王国的城堡和关联遗产群”的项目之一——识名园,就遇见了郁郁葱葱的刺桐树,冲绳管它叫“デイコ”,汉字记为“梯梧”。不同阶段的刺桐花,总是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含苞待放的刺桐花,像长在树上的辣椒,像群集在树梢的鸟儿,像一串喜庆的炮竹,又如同高挂夜空的弦月;开放的刺桐花,像张开的风帆,像火红的鸡冠,又像红掌。

刺桐的红,红的威严,红的醒目,像点燃的大红灯笼,又像古代宫殿的红色宫墙,所以有“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的生动描述。刺桐树直立挺拔,花开璀璨,是优良的园林树种。刺桐的花期在初夏,一般为先花后叶,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持久,繁密热烈。宋人苏东坡曾经写道:“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每年三月三,红色的木棉花落,红色的刺桐花开,整座城红云不断。

如今泉州港口贸易虽不及宋元时期的全盛,但仍旧令人怀古想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林立在昔日船来船往的江口码头对岸,顺济桥轰然倒塌,市舶司仅存一方浅浅的碑刻,在那巷弄角落,红砖大厝一隅,刺桐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静静讲述这座昔日东方大港的辉煌传说。

UUID: 95ef060e-a68c-4cc1-a7dc-2fc161b2c05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8-13_在刺桐港,不变的或许只有刺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