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珍藏着一件十分有趣的玉雕,名曰《桐荫仕女玉山》。这件玉雕长25厘米,宽10.8厘米,高15.5厘米,展现的是婉约清新的江南庭院,艺术场景与故宫所藏油画《桐荫仕女图屏》十分相似,堪称一幅“立体油画”。
虽然该玉雕的视角仅局限于院门这一狭小的范围,却意境非凡,生动有趣:院门为圆月形,两扇门为对开式,其中一扇紧闭,另一扇微微打开;两位身着长衣的少女分别立于大门内外,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捧宝瓶,两相对望,似窃窃私语之状。
在《桐荫仕女玉山》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玉器坊的玉石匠人用新疆进贡的和田玉雕琢出一只精美的玉碗。
剩余的残料本应丢弃,有位苏州籍匠人灵感涌现,在这块残料上进行了二次创作。他巧妙地利用挖掉玉碗之后的凹陷处,将其设计成门洞,然后在门洞内外两侧周边雕刻出桐树、蕉叶、山石和石桌,所雕刻物事栩栩如生,细致入微。乾隆皇帝看到这件玉雕后爱不释手,大加赞叹,甚至称它胜过春秋时期的和氏璧,还特意为此题诗一首。
所谓山子,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石雕摆件,大多陈设在书房或卧室,因为它表现的主要是山水田园风光,仿佛一座微缩假山,故而得名。山子有大有小,大的甚至可重达数吨,山子所用石料种类繁多,如钟乳石、太湖石、灵璧石、汉白玉等;小的则可以手持把玩,一般为名贵玉石,如和田玉、翡翠、青金石等,其中以和田玉为首选。
我国玉山子艺术开始于宋代;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历史上,商业发达的苏州云集着一大批远近闻名的玉雕大师和玉器商铺,各种精美的玉饰和小摆件深受人们喜爱。扬州同样也是著名的玉雕加工地,与技艺精巧细腻的苏州工匠相比,扬州工匠更擅长雕琢大型玉件。因此,在玉石界有这样两句话“和田玉,苏州工”和“天下玉,扬州工”。
精雕细琢的玉山子曾是皇室最爱的贡品种类之一,故宫博物院迄今仍然珍藏着许多这样的文物,比较著名的有《碧玉采玉图山子》、《翠雕人物山景山子》、《翠雕鹤鹿同春图山子》、《青金石御制诗山子》、《青金石雕松泉人物山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禹治水图玉山》,堪称镇馆之宝。清乾隆年间,人们在新疆昆仑山脉的密勒塔山发现一块重量超万斤的和田青玉。乾隆皇帝闻讯十分高兴,便下令将玉石立即运往紫禁城。如何运送这块玉石?
运来之后,用它做什么呢?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运送如此硕大的一块玉料实在是个大问题。为了能尽快把这块玉料安全运抵北京,人们专门制作了一辆轴长约12米的大型运输车,动用上百匹马和上千名劳役,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历时3年多的时间才终于走完4000多千米的漫漫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