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皮肤,黑色素有多努力你知道吗?色斑不是它的错

作者: 拓江

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发布日期: 2020-08-11

本文探讨了黑色素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色斑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文章还介绍了去除色素的多种方法,并呼吁人们理解黑色素的价值,减少对肤色的歧视和焦虑。

今年雨水颇丰,连续多日的雨雨雨雨雨让太阳消失了很久,每个人的皮肤似乎都捂白了。渐渐的人们开始想念太阳,却没有人想念黑色素。其实,亚洲人“痛恨”的黑色素,正代表着人类皮肤与太阳的爱,你知道吗?

没了毛发,黑色素挺身而出。如果你见过在夏天被剃了毛的猫和狗,就会发现它们的皮肤都粉白粉白的,几乎没有黑色素。那为什么人的皮肤中就有黑色素呢?这事儿还得从人类祖先脱毛说起。

关于人类为什么会从毛茸茸变得光溜溜,除了抵抗寄生虫的假说之外,目前较为靠谱的解释是:为了长途奔跑狩猎!毕竟没毛好散热。人类是散热能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也是最擅长奔跑的。而那些我们通常认为特能跑的动物,比如猎豹,捕食跑个一两分钟还抓不到,也就放弃了,因为毛多太热了,跑太久受不了。

脱了毛以后,人们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地暴露在阳光下,没有东西防晒了,而太多的紫外线不仅会晒伤皮肤,光解叶酸,还会损害皮肤细胞里的 DNA,导致皮肤癌。于是渐渐的,黑色素开始大量沉积在皮肤细胞里,替代毛发抵御紫外线——当时我们的老祖宗都黑得像炭一样,只有这样高浓度的黑色素才能顶得住非洲草原上的炎炎烈日。

至于为什么人类有些部位还留着几撮毛发,目前的假设是:头顶容易被晒过热,留着头发调节温度;腋毛、阴毛有润滑效果,免得跑起来搓破;胸毛、腿毛无解,不要问我!

肤色艰难的“中庸之道”。后来,人类走出非洲,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纬度不一样,日照强度也不一样,炭黑色的皮肤就不一定都是好事了。

在热带地区,紫外线强度高,人们需要深色皮肤的保护;但在高纬度地区,如北欧、加拿大,日照强度本来就降低了一大半,深色皮肤还在疯狂阻拦紫外线进入体内,这就使得皮肤得不到足够的紫外线来合成维生素 D,而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症还会导致血脂异常升高。紫外线太多破坏叶酸、易得皮肤癌;太少又缺乏维生素 D、易得高血脂。

无奈皮肤只能“相机而动”,在这二者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渐渐有了深浅区别,简单来说就是:纬度越高,肤色越白。

色斑的罪魁祸首——紫外线。虽然黑色素对皮肤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皮肤上、尤其是面部的黑色素分布不均,形成了一块一块的色斑,虽然无害,但就很影响心情了。常见的色斑包括雀斑、黄褐斑和老年斑。它们形成的原因说来非常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紫外线。

在几种常见的色斑中,雀斑的发生年龄最早,大约开始于 5-10 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女孩多见。雀斑是平的、小小的黄褐色斑点,主要出现在脸上、胳膊上等被太阳晒得比较多的部位。雀斑的发生与基因有关,也很受日晒和季节的影响,通常夏天颜色深些,冬天会变浅些。

去除色素的十八般武艺。当色斑已经出现,防晒依然是第一位的,避免色斑加重。想要祛斑,可以采用激光和强脉冲光,疗效较好,但也容易复发。

除了光电设备和外科手术干预以外,目前去除色素的三种主要思路是:抑制黑色素合成/转运、促进黑色素分解/代谢、促进角质剥脱。因为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途径,所以大多数早期的化学药品都集中在抑制这种酶的活性上,比如对苯二酚、熊果苷和芦荟素。熊果苷是目前十分常用的化合物,它是一种氢醌的衍生物,存在于蓝莓、小红莓、小麦和梨当中。熊果苷能对酪氨酸酶活性产生可逆性抑制,也比对苯二酚的副作用小。

第二类常用的药品是维甲酸(维A酸)。最初使用维甲酸是因为它与对苯二酚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后来发现维甲酸本身就能对色素沉着产生影响,其化合物阿达帕林已成功用于雀斑治疗。此外还有一些从微生物中获得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也比较常用,比如曲酸和壬二酸。

真的理解了黑色素为保护人类付出的艰辛努力之后,就会觉得人们对于肤色长达几个世纪的歧视和纠结实在太可惜,完全辜负了太阳与黑色素的纯爱。所幸目前各大化妆品公司纷纷宣布停止使用美白宣传,这样既可以避免对化妆品功效的过度夸大,也能减少广告带来的外貌焦虑。自然的防晒,自然的护肤,可能才会有个自然的人生吧。

UUID: ed1cb839-ab99-4006-b11b-f999334a1b9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8-11_为了保护皮肤,黑色素有多努力你知道吗?色斑不是它的错.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