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任正非带队,密集前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走访。从媒体报道来看,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受到诸多限制的情况下,加强与国内顶尖大学研发合作,或将成为华为下一阶段科技创新的重点。
那么,作为高校教授,与华为合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华为研发管理有哪些流程和要求?科研人员如何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华为哪些做法最值得学习?
最近,一位2008年就与华为开展研发合作的北京某大学Z教授向微信公众号“科技金眼”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知识分子》获授权同步推送。
Z教授2008年开始与华为合作,至今与华为不同部门合作过3个项目,对于与华为合作深有体会和感悟。在此感谢Z教授的分享。
华为项目针对性强
Z教授您好,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华为开展合作的?
Z教授:2008年前后,双方开始合作,为他们做第一个项目。
最初的合作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华为先找的您还是您找到华为的?
Z教授:2001年我做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项目完成得不错,可能在外面有了一定的名声,这项技术也许当时正是华为的需求,他们就主动打电话联系我,后来派人来学校考察了我们的实验室,然后决定合作研制相关样机。
主要在什么领域与华为合作?这个领域国内外技术水平差别大吗?我们是处于跟跑、并跑还是领跑阶段?是否可能被国外卡脖子?
Z教授:我主要在光通信和光传输领域与华为合作,其中一项是解决通信系统因为神秘原因通信中断的问题(具体略)。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世界性难题,对于华为同样如此,我恰好在这个领域有20年的研究积累。因此,我们在这个领域合作,希望解决好这个实际碰到的世界难题。
华为项目管理严格
现在跟华为做了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合作周期大约几年?是跟华为相同的部门还是不同的部门合作?华为不同部门是不是有不同的合作要求?
Z教授:从2008年开始,我和华为三个不同部门合作过,一共进行了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周期大约一年到两年。华为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有些部门属于产品部门,希望合作的成果马上能够应用到产品上,有些是预研部门,合作的成果是为了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应用做准备。
华为项目有中期验收吗?他们的人是否介入到项目研究过程?一般以什么方式介入?
Z教授:每个项目都会有中期验收。一般不具体介入研究过程,但是会参与研究例会,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
华为合作项目的验收要求和验收方式一般怎样的?项目完成好了是否有奖励?有没有项目指标没达到的情况?
Z教授:华为对于项目的验收要求是事先写入双方合作合同的,并需要在华为特定的平台上试验通过,还有项目组需接受华为专家质询,最后华为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与成果是否满足要求进行确定。因此,华为要求非常严格,成果必须达到国际上的最佳性能。有些项目会有少许浮动奖励经费。比如我们上一个项目超过预订指标,最后拿到X万元的奖励经费。如果没有达到指标,最后的经费尾款按照合同就会没有了,今后可能也不会再与你合作了。
感觉跟华为合作与做国家科研项目有什么区别?跟做其他企业的项目相比呢?
Z教授:国家科研项目往往以论文、专利形式交差,还有现场验收。华为比较讲究实效,他们以是否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为标准。另外,华为专家总体水平较高,可以识别项目成果的好坏。我还没有与其他企业合作过。
合作下来,感觉与华为合作自由度大吗?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Z教授:华为项目要求的成果确实是实打实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世界第一或世界一流,所以我们拿出的成果也必须处于国际最高水平,这样压力确实大。
华为从霸气到友好
感觉华为更看重研究所或高校哪些方面?
Z教授:高校老师普遍理论水平和基础知识较强,要在一些所谓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不能是修修补补,需从更深的维度看问题,更强的数理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但是,高校老师普遍也有短板,一般研究做到发表论文就停滞了。华为与高校老师合作,注意发挥高校老师的长处,而不是纠结于他们不擅长的缺点,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我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典型的基础学科,好像与通信技术不直接沾边。其实,我以前也没有预见到我能够做技术开发,我的研究成果可以落地到通信网络。但是与华为合作以后,我才知道我的理学功底有助于技术开发。这就是我和华为的双赢局面,互相促进。
这么多年合作下来感觉到华为技术和管理上的变化了吗?什么变化?
Z教授:十几年以前,华为对于和国内高校合作有点霸气,有一些“甲方做派”。现在开始,感觉更能够理解合作方(乙方)的一些情况和难处,给予方便。另外,华为每年组织一些研讨会,比如“网络天下”大会、“光谷论坛”等,邀请研究所或者高校教师去讲演,寻求合作点,为华为各个部门对接国内学术界起到桥梁作用。
合作下来,感觉与华为合作愉快吗?
Z教授:与华为合作总体是很愉快的,前面讲到压力也确实大。
学习华为寻找最强科学家的方法
对其他科研人员与华为或其他企业合作有什么建议?
Z教授:现在企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华为更是这样。与华为合作,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虚的东西糊弄不了华为,否则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还有,华为的项目结题指标都很高,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但真材实料做出来,对自己积累提升也是很好的。
对华为或其他企业未来到高校、研究所寻求合作有什么建议?
Z教授:企业与高校合作,需要企业自身对技术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知道你到底要什么。同时,要尊重教师,包括尊重教师的短板,发挥他们的长处,帮他们补短板。不能指望高校教师在技术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没有短板,争取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坦诚相见。
对于与华为等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您觉得科技管理部门、学校有必要采取政策支持吗?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Z教授:我觉得华为与国内学术界开展合作中的成功经验,是他们寻找国内某领域最强科学家的眼光与能力(包括方法),这是最值得科技管理部门、学校包括企业学习与效仿的,这样才能使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到真正水平过硬的科学家,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管用的成果。还有,华为项目经费下达非常准时,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不会随意延误经费下达,值得我们管理部门借鉴。
在国外打压下,您对华为或其他中国企业继续在通信行业领域领跑乐观吗?
Z教授:过去,华为在与国外学术界的合作过程中收获非常大,比如华为的polar码技术。经过改革开放40年,国内学术界的进步还是很快的,因此,华为与国内学术界合作前景看好。但是,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一些痼疾,比如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未必是国内水平最高、技术上最值得信任的科学家,项目完成中还有脱实向虚的倾向。另外,国内学术界不是所有领域都可以站到世界的前列,还是要尽可能加强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