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珍贵的毛皮,如何在美俄中三国间掀起波澜?(下)

作者: 一个男人在流浪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8-05

文章详细描述了海獭皮毛贸易在美俄中三国间的兴起与衰落,以及这一贸易对海獭种群生存的深远影响。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展现了海獭皮毛的珍贵价值及其如何引发国际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海獭种群的急剧减少和生态失衡。文章还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物种生存的快速、深远影响,并提出未来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可能性。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俄国在阿拉斯加一带的海獭捕猎一直是封闭且排外的,其他皮毛大国或许已经知道海獭的丰厚利润,但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切入。海獭皮毛就像上天对俄国的补偿,是用著名又悲惨的白令船长的生命换来的特权。不过,在1776年的7月12号,另一个著名又悲惨的船长率队出发了。在南半球完成了两次伟大的航海壮举后,英国皇家海军库克船长(James Cook)也将精力投向地球的另一极。

过去几百年里,许多探险家试图找到穿越北方的航道。和绝大多数先驱不同,库克选择先从南半球进入太平洋,再沿着美洲西海岸直达最北端,在启航18个月后,他成为第一位抵达夏威夷的欧洲人。

考爱岛上的土著人将库克船长视若神明,但在1778年的2月,船长毫不留恋继续北上,最终在3月底到达温哥华岛西岸。库克的航海日记上记载道,自己的小小舰队刚刚扎锚,大量载着原住民的独木舟就把帆船团团围住,船员们用小刀、纽扣甚至钉子轻易换到了1500张海獭皮毛。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库克船长寻找西北航道的努力没有奏效,他立即命令船队掉头返回夏威夷,好为接下来的航行筹备补给。

1779年1月,船队再一次进入夏威夷,土著仍表现得十分恭敬。但戏剧性的一幕在4天后发生了,库克的船队遭遇了大风,旗舰“决心号”的前桅杆被折断,库克不得不重返夏威夷。然而此时的土著表现出了明显的敌意,他们公然抢走了英国帆船上的救生艇——这种快速转变的原因一直无从考证,在正面冲突爆发当天,库克船长就被杀死并肢解,英国水手们拼尽全力也只找回了双手、头皮和部分骸骨。

指挥官的意外死亡令水手们沮丧,没想到的是,他们后来达成了此次探险最重要的成就。抵达返航的补给站——中国广州后,一批质量稍差的海獭皮毛以40美元一张的价格售卖一空,几张质量特别好的皮毛甚至卖出了120美元的天价——这是恰克图市场上售价的4倍!刚刚死里逃生的船员见钱眼开,甚至谋划暴动抢夺指挥权以重返温哥华交易海獭皮毛,但最终还是踏上了返回英国的旅途。

1784年,英国官方出版了关于这次航行的回顾,对于海獭皮毛,库克的描述是:“这些动物的皮毛比我们所知的任何动物都更柔软奢华”,他的继任者詹姆斯·金的补充描述位列其后:“从商业角度出发,前往美洲这一部分海岸应该能产生巨大的利益”。

日不落帝国的自信让英国人将这份航海记录公开印刷,而它的读者也包括美国人,波士顿商人约瑟夫·巴雷尔就是其中一位。

他已经尝试和遥远的中国通商,不过,在此之前的美国商船只运送单一的商品——西洋参,再从中国运回陶瓷和茶叶,但当美国人对茶叶的需求愈加旺盛时,中国人已经对供过于求的西洋参不太感兴趣了。巴雷尔找到新的货物继续这一跨洋贸易。生长在因河狸贸易而兴盛的城市里,波士顿人对西海岸的皮毛潜力格外敏感,对“使用西方工业品换取皮毛”的游戏规则也更为熟稔。

没遭遇多少阻力,巴雷尔就筹划到一笔资金,“哥伦比亚号”和“华盛顿女士号”扬帆起航,前者在俄勒冈海岸交换到了海獭皮,又承担起将皮毛运送到广州的任务,还顺便完成了美国人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年之后,当“哥伦比亚号”再次前往西海岸收购毛皮时,这里已经变得异常热闹了,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以及原本就在这里活动的俄国商船都在争夺毛皮,但没有任何一个对手的收益能和美国人相比——通过工业品-毛皮-中国商品的黄金循环,美国商船的单次收益可以达到500%,到了1801年,整个北美西海岸的23条毛皮商船中,属于美国的居然有20条之多。

美国人灵活的商业模式不仅体现在这一个角度,为了更多的获取毛皮,他们甚至愿意和竞争对手开展合作。1803年,美国商人主动提出希望俄国人将捕猎范围拓展到加利福尼亚——也就是海獭最南端的栖息地,唯一的条件是俄国人提供一批富有经验的阿留申人。美国人意识到俄国正从海獭皮毛贸易的舞台中心走向边缘,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主角地位也维持不了多久。

俄国人的落败并不是因为没有占据足够多的海獭栖息地——实际上,俄罗斯人一直独占着海獭种群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千岛群岛和勘察加分布的海獭东部亚种、阿留申和阿拉斯加分布的海獭北部亚种不仅毛皮质量远超加利福尼亚的南部亚种,种群规模也高得多。但尽管如此,这里的海獭经过半个世纪就销声匿迹。

当俄罗斯接受了美国人的建议,在今天旧金山北部建设了罗斯堡殖民地之后仅仅十年,整个太平洋海獭贸易就滑进深渊。到了1832年,在广州港口上卸货的海獭皮已经不足300张。失去了河狸支撑的美国人转而捕猎海豹和鲸,远离故土的俄国人只能把自己的前哨站以及失去价值的阿拉斯加抛弃。

人类的皮毛贸易历史几乎总是以某种动物资源枯竭告终,但和苦苦支撑二百多年才轰然倒塌的河狸不同,海獭的崩溃来得着实太快了一些。

作为一种食物链上层生物,海獭的种群规模一直受到食物资源的约束,在被俄国人捕猎之前,它们也只有30万头左右,而同期仅仅在北美大陆就有数以亿计的河狸生息。既然河狸都无法填满大国的欲望,海獭就更不可能。1911年,海獭贸易已经到了无法维续的程度,当主要捕猎国达成协议,终止猎捕时,这个物种已站在灭绝边缘,其南部亚种甚至萎缩到只剩50只左右的悲哀局面。

失去海獭制衡的海胆成为海藻森林最大的隐患,大量啃食巨型海带的海胆重塑了原本繁荣的海底样貌,这给海獭的恢复也带来了阻力——上世纪70年代,人们试图将93只海獭重新引进俄勒冈海岸,但仅仅几年之后它们就销声匿迹——海藻丛林已经变得荒芜,连一度泛滥的海胆也无法继续生存,海獭又何以为家呢?

皮划艇和木棒消失一百多年后,太平洋沿岸的海獭恢复依旧缓慢,而它们还必须面对新的威胁。

海獭稠密的皮毛是它们招致厄运的源头,也是这种没有厚实脂肪层的生物抵御冰海唯一的屏障。1989年的威廉王子湾原油泄漏事故爆发后,毛皮被原油沾染的海獭失去了保温的屏障,至少1000头海獭尸体被发现,实际的死亡数量只会更多。远离原油产区的加利福尼亚,海獭还必须对抗跟随城市污水到来的疾病——被铲屎官冲进马桶的猫粪携带的弓形虫,被证实可以直接导致海獭罹患心脏疾病。

一些海獭的种群萎缩至今还是谜团,在上世纪80年代,阿留申群岛的海獭北部种群缓慢恢复到10万头,但在新世纪初,这一数字又下滑至不足1万,匮乏的证据似乎证明,或许是当地不断萎缩的渔业资源影响了鳍足动物的规模,迫使体型庞硕的虎鲸改变食谱,盯上了原本“不够塞牙缝”的海獭……

人类的活动能对一个物种产生何等快速、深远又复杂的影响?可能无法找到比海獭的遭遇更适合的例子。拱形的北太平洋海藻森林像一条美丽的纽带,沿着它,我们清晰的知晓海獭扩张和演化的区限,沿着它,我们不难洞察皮毛贸易为何从兴盛走向终结。或许沿着它,我们也能看到人与自然相处的过去和未来,唯一不同的是,历史已经无法弥补,但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仍有重新书写的空间。

UUID: 61944876-8c2b-4609-977c-e0d6198ac09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8-05_世上最珍贵的毛皮,如何在美俄中三国间掀起波澜?(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