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是南美虾类。被下架的虾类中,就包括了南美白对虾。
“对虾”究竟是什么虾?对虾是对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Penaeidae)虾类的泛称,这类虾通常体型都比较大,过去渔民捕获时常常以“对”来统计渔获量,在市面上出售也以“对”来标注价格,久而久之就习惯把它们称为对虾,中文学名也沿用了这个俗称。
你可能会疑惑,连小小的河虾都有满腹的虾籽,但我们吃对虾时却从没吃到过虾籽,难道都是公虾吗?其实,我们熟悉的大多数虾、蟹都属于十足目,而十足目又可以分为腹胚亚目(Pleocyemata)和枝腮亚目(Dendrobranchiata)。腹胚亚目顾名思义,就是雌性会将受精卵在孵化前附于腹足上,也就是俗称的“抱卵”,所有的蟹、寄居蟹和大多数的虾都属于腹胚亚目。
对虾却属于枝腮亚目,它们拥有枝条状的腮部,并且没有育卵行为。通常,斑节对虾会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交尾产卵,雄性会将精荚植入雌性的纳精囊中,雌性将受精卵直接产于海水中,并不会像其他高等虾类一样有育卵行为,所以我们永远吃不到“抱卵”的对虾。
以斑节对虾为例,其生长发育需要经过复杂的变态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活率都很低,所以斑节对虾采用了虾海策略,雌虾每次能产几十万颗卵。刚孵化的幼体仅有约0.3毫米长,形态简单,浮游生活,完全有别于成虾,此阶段称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多次蜕皮,先后经历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等阶段,再进入仔虾期,初步具有与成虾相似的身体结构,需再经历三四次蜕皮才会像成体一样底栖生活。
食用虾的种类多如星辰,对虾少说也有数十种,除了特征明显的种,多数对虾在体型和外观上非常相似,加之千奇百怪的俗称,区分它们可不是件省心的事儿,准确鉴定还需要看解剖结构,如额剑(虾头上那根长长的刺)的锯齿数等等。简单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对虾。
斑节对虾(P. monodon),黑虎虾、牛海老。斑节对虾体色通常有墨绿色、深棕色相间条纹。额剑上缘有7~8齿,下缘2~3齿,但以7/3者为多。直观的感受就是体型很大,虎背熊腰似的所以又叫牛海老,冰鲜个体虾壳常常会发黑,肉多但肉质略老。
日本对虾(P. japonicus),斑节虾、车海老。日本对虾就是我们常说的斑节虾、竹节虾,有漂亮的蓝褐色斑纹,与斑节对虾有几分相似,体型比后者纤细,最主要的区别是虾尾有蓝黄相间的花纹,所以又叫花尾虾。日本对虾的弹性和甜度都极好,比斑节对虾口感好很多,甚至适合刺身,在对虾中属上品,因此价格也很高。
中国对虾(P. chinensis),大明虾、东方对虾。中国原产的对虾,又叫东方对虾,大明虾,昔日黄海、渤海的名产。雌虾体色呈灰青色,雄虾体色发黄,最显著的特征是那长长的额剑。中国对虾的个头很大,也可以长到近30厘米,口感非常出色,海捕的野生对虾都是论只卖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只都很寻常。中国对虾的野生资源衰退严重,养殖成本又较其它对虾品种高,所以价格也居高不下。
凡纳滨对虾(P. vannamei),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没有斑纹,步足为白色,所以又叫白肢虾,外观和中国对虾十分相似。原产美洲厄瓜多尔,适应性极强,淡水海水都能饲养,如今已是全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白对虾的口感浓郁,肉质能和中国对虾媲美,由于产量高,所以价格又十分亲民,简直是吃货们的福祉。顺便,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很可能就是它。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最早的“基围虾”。最早被冠以商品名“基围虾”的,就是这种对虾。“基围”是中国南方沿海为了防御海水侵袭,而在田地周围修筑的一种堤坝系统,在基围中养殖的对虾自然也就统称为基围虾了。刀额新对虾体色为淡棕色,显著的特征是胸足红白相间的花纹以及“刀额”(额剑只有上缘有齿,下缘光滑)。它们体型通常较小,只有10到15厘米左右。
广盐,适应力很强,内陆也适合养殖,价格比较亲民,火锅店里经常被穿在竹签上的就是它。
锦绣龙虾那篇里就提到过,虾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靠泳足划水,加之虾类还有一种特别的运动方式,即利用腹部肌肉的弯曲,配合尾部扇动迅速向后窜跃,因此腹部的肌肉极其极其发达。虾真是一种奇葩的存在,除了虾头就是整整一大块肌肉,虾肉美味不说,还没有肥肉,并且,居然还没有骨头没有刺(此处该有掌声),而且虾头里还有黄(已泪目)。虾基本上是怎么做都不会难吃,我又要例行放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