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母胎单身,但女儿满天下

作者: 齐硕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8-04

本文介绍了法国动物学家弗朗索瓦·马里·多丹及其著作《爬行动物的生活史》,并详细描述了钩盲蛇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独特的生殖方式。

1803年,法国动物学家弗朗索瓦·马里·多丹完成了他生命中最恢弘的一部著作,在这套名为《爬行动物的生活史》的书中,他对采自世界各地的517种爬行动物进行了描述,其中大多数是首次描述,而他所建立的不少新属,例如环蛇属、蟒属和草蜥属,至今仍在使用。这是他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生命闪出的最后光芒。

由于售书失利造成的经济压力,他的家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次年,这位命运多舛,不到30岁的分类学家与妻子双双病逝。

因幼时患病导致双腿瘫痪,多丹只能坐在桌前检视探险家从世界各地带回的标本,他依据采集自印度维沙卡帕特南的标本命名了一种“沙蚺”,种名“braminus”,词源来自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表示它来自印度。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沙蚺”其实属于蛇类中的另一支,盲蛇科。

这一分类上的谬误在多丹去世二十几年后才被订正,此后又经历数轮分类变革,才统一为今日采用的学名Indotyphlops braminus,中文名为钩盲蛇。

在我国,隶属于盲蛇科的蛇类已知有2属5种,钩盲蛇是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自秦岭-淮河以南大多数省区皆有分布报道,俗称“铁线蛇”、“铁丝蛇”。它也是国内体型最小的蛇类之一,自吻端至泄殖腔的长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下,身体径粗不过0.5厘米,比许多蚯蚓还要苗条。钩盲蛇的尾极短,呈圆锥状,末端生有一锐利的角质尖刺,这是它唯一的自卫武器,当被擒时会用尖刺猛戳敌人的身体作为最后的抵抗。

钩盲蛇是营穴居生活的蛇类,喜栖息于松软的泥土中,夜晚或雨后才到地面活动。如此细小的体型只能捕食更加微小的食物,它主要以蚂蚁、白蚁这两类种群基数庞大的昆虫为食,且偏爱取食它们的卵,有时也捕食鞘翅目昆虫的幼虫、蛹等等。

钩盲蛇所处的印度盲蛇属,名字指其最早发现于印度,但这种蠕虫样的小蛇早在几百年前就随着花卉运输等途径,搭乘人类现代航运的便车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开枝散叶。现如今,它们的分布范围已扩展至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余六个大洲,各地新分布记录层出不穷,其中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尤甚,成为了分布最广的陆生爬行动物。

钩盲蛇最奇特的一点是,它居然是三倍体生物!它的每个体细胞内有三组共42条染色体。

一般来说三倍体动物是无法繁殖的,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或精细胞的时候,染色体无法平均分成两份。但钩盲蛇可以采用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钩盲蛇的卵细胞形成之前,核内染色体的数量会加倍。无需受精,卵子就可以完成卵裂及发育。钩盲蛇种群全部由雌性构成,每次可产卵2~8枚,一年可繁殖多次。在合适的环境里,只要有一条钩盲蛇,就可以繁殖出一个新的种群。

UUID: 8768ce90-1f82-42fd-826f-8751f10cc38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8-04_她母胎单身,但女儿满天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