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树来自一个以观赏植物闻名的家族——紫葳科(Bignoniaceae),这个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多数成员是木本,有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等多种习性,遍布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丛林,也有少量草本的种类,比如我国常见的角蒿(Incarvillea)。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是火焰树属的唯一成员,原产于热带非洲,生于山地或高原的森林中,有时也零星生长在稀树草原上。
树如其名,开花时满树红花,状如火焰,非常壮观,因此它很早就被人们引种栽培,作为园林观赏树种,在热带地区的国家也常在城市里用作行道树。我国南部各省区,如云南、两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也常有栽培,长势良好。
火焰树的叶子是对生的奇数羽状复叶,整个复叶可以长到40多厘米,而且叶子是常绿的,即使长在稀树草原地带的火焰树,在旱季时也不会落叶。另外,火焰树的花期不太固定,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开花,不过在非洲原产地,它常常会集中在旱季时开花,在一片枯黄的大地上,少量开花的树木会带来一抹浓重的亮色。
火焰树的花生于枝顶,排成伞房状,花蕾是棕色的,花萼弯曲成角状,远看像一束佛手。花序底部的花先开,每朵花开放时间大约为一周,然后逐渐向上过渡,顶部的花次第开放。花冠是很喜庆的火红色,基部比较窄,先端则膨胀成一个大大开口的钟形,从正面看,花冠是两侧对称的,略显二唇形,下部突出成囊状,里面贮藏了大量的花蜜。
这些花蜜当然是为传粉者准备的了,那么火焰树的传粉者是谁呢?是鸟类。在非洲原产地,有很多种鸟类可以为它传粉,同时也从花冠中吸食了花蜜作为回报。这种鲜艳的红色也最容易吸引鸟类注意,比如同产地的很多芦荟(Aloe spp.)也是红色或橙色的花朵,同样由鸟类传粉。
火焰树被引种到美洲之后,当地的蜂鸟也很喜欢这种树,不过有的蜂鸟很狡诈,并不从花的正面进入,而是在侧面直接用喙刺穿花冠,偷食里面的花蜜,这是赤裸裸地吃白食了。另外人们还观察到,美洲当地的一些蝙蝠也适应了火焰树,为它传粉。
那么,火焰树是否也欢迎昆虫为它传粉呢?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欢迎,它还成了昆虫杀手。从花蕾时期开始,火焰树就会分泌一种黏液,直到花开的初期都会存在,有研究结果认为,这种黏液对昆虫有致死的毒性,然而对脊椎动物(鸟类、蝙蝠等传粉者)似乎没有效果。
火焰树的果实是宽条形的蒴果,两侧压扁,成熟后从中间裂开,散出种子,它的种子有紫葳科的标志性本领——会飞。紫葳科成员的种子要么周身长着薄膜质的翅膀,要么两端各长一束轻盈的毛发,能够御风而行。火焰树的种子是属于前者的类型,长了圆形的薄翅,可以凭借风力在空中飘扬很远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后代的散播。
火焰树凭借着优良的观赏价值,自200多年前被西方学者发现以来,随着人类的脚步迅速扩散到了世界各地,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但是,在一些原生生态脆弱的地区,火焰树却成了入侵物种,比如许多太平洋岛屿(夏威夷、斐济、关岛、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等)上,火焰树入侵比较严重,它的种子繁殖能力强,幼树生长迅速,在撂荒地上尤其喜欢扎堆生长,除了会侵占一部分人类耕种用地外,在这些岛屿的一些原生森林中也是繁衍很快的,再加上种子带翅膀,扩散能力强,挤占了原生植物的很多空间。
因此,火焰树光荣地登上了“世界恶性外来入侵种百强名单”,跟马缨丹(Lantana camar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腺牧豆树(Prosopis glandulosa)这些著名的植物入侵种并列。
就这些危害还不够,南美的相关报道指出,在火焰树密集生长的地方,还是养蜂人的噩梦,由于它具有“昆虫杀手”的特质,养蜂人的很多蜜蜂就会“有去无回”,从而导致巨大损失,所以有经验的养蜂人在迁移时都会绕开火焰树。
所幸,在我们国内栽培的火焰树,还是比较温顺的,至今尚未发现逃逸到野外的植株,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的纬度比较高,即使南部的省区也没有赤道地区那么热,所以火焰树才不会变得那么嚣张。所以朋友们,当你到南部地区旅游时,只需静静地欣赏这满树火红的花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