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梅雨季格外漫长,不仅人们宅家懒出,就连小暑时节的蝉鸣也没有往年欢快。不过,随着众多夏季时令鲜蔬的上市,江南地区的菜市场又变得热闹起来。进入盛夏,许多蔬菜摊位前陆续摆起了水盆,出售一种色泽鲜亮又棱角分明的时蔬,它就被江南人誉为“水八仙”之一的菱角。
提起“水八仙”,江南人大抵都不陌生。菱角、慈姑、芡实、荷(藕)、莼菜、水芹、茭白、荸荠这八种江南寻常的水生植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来自江南水乡的鲜美食材,不仅拥有清新爽口的滋味,就连名字中也带有吴侬娇语般的温婉。
江南水乡的采菱曲
我们今天的主角单名一个“菱”字,这种水生植物的芳名可人,颇有江南女子的似水柔情。然而,它的长相却是十分魔幻。有的如同威猛矫健的“牛魔王”,有的酷似长着尖刺的“铁蒺藜”。如此这般名不副实,它算得上是“水八仙”里的独一份了。
菱是江南水乡的常见植物,它的叶片呈菱形,在众多水生植物中格外醒目。别看莲座状的菱盘终日漂浮在水面,但它并非是像浮萍之类的漂浮植物。摘过菱角的朋友一定知道,菱的根是扎在水底淤泥里的,中间连着细长柔软的茎。那么,菱是如何实现水上漂的呢?翻看菱盘就能看到答案。
你吃的菱有几个角
对于在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菱角算不上是稀罕物。每年秋冬时节,街头摊铺上层层叠叠的煮菱角令我记忆犹新。这种菱名叫乌菱,它的色泽乌黑、两角弯弯,酷似水牛的尖角。而来到江南之后,见到浸在盆中出售的红红绿绿,形状如铁蒺藜的菱角,一度令我惊奇不已。
在中国古代,菱被人们培育出了很多品种。南朝梁代伍安贫在《武陵记》中曰:“两角曰菱,四角、三角曰芰。”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菱有青红二种。红者最早名水红菱,迟而大者曰雁来红;青者曰莺哥青,青而大者曰馄饨菱。味最胜,最小者曰野菱。又有白沙角,皆秋来美味。”品类繁多的菱角,也足见人们对它的喜好。
盛夏水乡的清新滋味
中国人食用菱角的历史相当悠久,《周礼》有云:“加笾之实,菱芡栗脯”。可见在周朝,菱角除了食用外,还是重要的祭祀用品。除了我们俗称的“菱角”,菱还有“芰实”、“龙角”等别名。此外,由于菱的种子富含淀粉,吃起来与栗子的口感相似,又被称为“水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