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驱鬼,果然思路清奇

作者: 山雀子 任箴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0-07-23

文章介绍了日本独特的鬼文化及其驱鬼习俗,包括鬼的形象特征、驱鬼植物、节分驱鬼的习俗以及驱鬼仪式的严谨性。

世界上各个国家几乎都有关于“鬼”的说法,中国有僵尸,西方有丧尸,但日本就比较不同了,既不是僵尸也不是丧尸。近期刚完结的日本动漫《鬼灭之刃》的主题就是“灭鬼”,动漫中的很多细节都与日本独特的驱鬼民俗有关。但《鬼灭之刃》中的鬼更像西方的吸血鬼,比如以人为食、会被阳光伤害,这与日本传统的鬼形象完全不同。那日本的鬼到底长什么鬼样子?

日本的鬼是一种天然的怪物,特征鲜明:额上长角,身披细毛,口生利齿,指爪尖锐,典型打扮是手持金棒(狼牙棒),身着虎皮裙。日文成语“鬼に金棒(给鬼金棒)”,意思是鬼已经很厉害,再给它配上武器更不得了,类似成语“如虎添翼”。

日本的鬼还有不同的角色设定,用五种肤色象征五种烦恼:赤鬼是贪欲,青鬼是愤恨,黄鬼(也叫白鬼)是心志不坚,绿鬼是身体倦怠,黑鬼是多疑。日本很多动漫和游戏中都有鬼的形象,外形可能会千变万化,但一般都会保留额头的角暗示身份。不仅如此,日本还会把多刺的动植物也叫做“鬼某某”,比如棘冠海星叫“鬼海星”,浑身长刺的睡莲科植物芡则被叫做“鬼莲”。

有“鬼”文化,就会有“驱鬼”文化。日本有一个传统的驱邪纳福节日,称为“节分”,通常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2月3日左右)。《鬼灭之刃》里设定鬼最怕紫藤花,驱鬼组织“鬼杀队”的总部就在一大片紫藤花海中。但实际上,日本并没有用紫藤驱邪的说法,真正可以驱邪的植物是——黄豆!节分驱鬼的道具“福豆”就是炒黄豆,因为“豆”在日语中的读音与“魔灭”差不多。

除了豆类,桃子也能驱鬼,这来源于日本的传统神话。创世神伊邪那岐为了从黄泉国带回亡妻,向追击的鬼神投掷了三个黄泉畔生长的桃子,成功逃脱,从此日本便有“桃子驱鬼”之说。另一种驱鬼植物是南天竹。这也是一个谐音梗:南天竹的日文名与“倒转灾难”相近,听起来就能辟邪。在京都等地的庭院里,南天竹常被种在“鬼门”——日本认为东北方是阴邪之物出入的方位,故称其为“鬼门”,并非一道真实的门。

日本的驱鬼仪式还是非常严谨的,从出门仪式到驱鬼道具都十分讲究。《鬼灭之刃》里有一个情节是:临行前,奶奶用火镰击打燧石,在孩子们的背后打出火花,为其送行。这种祝福仪式叫作“切火”。很多文明认为火能荡涤污秽、驱除邪魔,日本人也认为“切火”产生的火花就是鬼魅和晦气被清除的表现。

早在江户时期,一些地方就把狐狸面具用在祭神仪式里,戴着它跳“狐舞”祈福驱邪。在日本,狐狸是掌管农商的“稻荷神”使者,带有几分神性。狐狸面具也就有了吉利的含义——戴上狐面,神使附体,当能消灾解厄、百邪不侵。现在人们参加“夏日祭”等活动时,经常喜欢买个狐狸面具戴着玩。

《鬼灭之刃》中,炭治郎拥有一项家传秘技:“火神神乐”之舞。神乐是“取悦神明”之舞,表演神乐能够请到神明降临,退魔驱邪。

神乐源于日本神话的一段故事:太阳女神(天照大御神)被弟弟气得躲进天之岩户,不肯露面,世界陷入永夜,鬼魅横行。众神在岩户外点起篝火,将镜子、勾玉、青布白布做的“御币”等物挂在神木枝条上,作为祝祷的道具,又让天女手持竹叶束,在倒覆的空桶上跳跃起舞,外面的热闹终于把太阳神引出来,阳光荡涤阴霾,一切回归正轨。

UUID: 50349460-8622-4f12-aae6-1ffc47043f7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7-23_日式驱鬼,果然思路清奇.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