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的尸检,真有可能吗?

作者: 温水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7-22

近年来,一种新的技术——虚拟尸检(Virtopsy),有望在不开刀或尽可能少开刀的情况下,让人们听到死者最后的声音。虚拟尸检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手段,整合了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在不“破坏”遗体的情况下进行检验,信息能够长期留存、反复检验。然而,虚拟尸检设备成本高昂,且无法如实展现尸体内部脏器、肌肉等组织和黏膜的颜色,这些缺点降低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式尸体解剖。

不开刀的尸检,真有可能吗?

“不把身体都切开就不行吗?”“头也要打开吗,遗体告别可怎么办呀?”“所有的脏器都要取出来吗?”常规的尸体解剖对遗体的“破坏”是很大的。作为法医,在解剖前的说明会上常常会听到死者家属类似的提问。因此解剖时,法医们也会考虑到死者家属的心情,尽可能谨慎地切开和缝合皮肤。

但为了探究死因,这些是难以避免的。有时为了明确损伤性质、损伤发生的时间或是造成损伤的原因,除了常规切口,还要进行额外的切开探查。由于实在难以忍受让死去的亲人再经历一次“伤害”,有些家属会选择不进行尸体解剖。虽然避开了他们眼中血腥的开膛破肚,但亲人的死因也就难以查明。

近年来,一种新的技术有望在不开刀或尽可能少开刀的情况下,让人们听到死者最后的声音。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段,“虚拟尸检(Virtopsy)”正逐渐得到探索。它可以替代传统的手术式尸体解剖吗?

影像学检查已成为很多西方国家死后常规检查项目。虚拟尸检整合了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在不“破坏”遗体的情况下进行检验,信息能够长期留存、反复检验。在骨折、心脑血管疾病和栓塞等死亡的检验中,虚拟尸检优势明显。价格高昂、无法如实呈现体内情况等缺点,降低了虚拟尸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式尸体解剖。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是影像学检查搭配针对性的局部尸体解剖。

虚拟尸检依赖于影像检查手段。虚拟尸检项目是由瑞士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最先提出和推进的,它是通过影像学检查仪器对尸体进行全身扫描成像,以虚拟化、数字化的形式替代手术式尸体解剖。这一想法来源于2003年的一次考古研究,当时大英博物馆委托伯尔尼大学法医学研究所对一具近3000年前的木乃伊进行检验,前提是不对木乃伊造成任何损伤,先进现代的虚拟尸检由此诞生。

以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辅助尸体解剖在当时并不是开创性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它就已经随着检查仪器的逐渐成熟而兴起。但由于法医学并不是一个有雄厚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的学科,再加上最初的仪器成像质量欠佳等原因,这个主张的落实曾一度受到阻碍。

但是,随着影像学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医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判别尸体的病变损伤,从而辅助法医推断和查明死亡原因,这就是尸检影像诊断技术(Autopsy imaging)。

在日本,尸检影像诊断已经是常规且重要的调查手段。

日本近四成的医院和大多数国立大学的解剖室都配置了X光机、CT或MRI仪器,就连一些警察局也配备了车载CT。尸检影像诊断既可以辅助死亡诊断书的签发,帮助临床医生更为清晰准确地解释死亡原因,也可以辅助法医的解剖工作,像是快速确认尸体内弹片的位置,从而大大缩短解剖时间。它还可以作为筛查手段来判断是否需要警方等的介入,正是在它的帮助下,许多隐藏在看似正常死亡背后的犯罪事实被揭露了出来。

虚拟尸检最突出的优势是不损伤躯体。尸检影像检查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还不能取代手术式尸体解剖,也就无法满足不破坏尸体就可以检验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个需要,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在虚拟尸检项目中不仅添加了CT、MRI、血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技术,还整合了在工业中使用的3D表面扫描成像技术。虚拟尸检首先会对尸体表面进行3D扫描,以记录尸表损伤。

然后CT平均每隔一毫米左右进行一次断层扫描,记录骨骼和器官的显著病变及损伤。接下来用MRI扫描记录软组织损伤和器官的细小结构,还可以借助血管造影将死者心血管系统可视化。最后将所有结果整合到一起,在计算机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虚拟尸体以供检验。

虚拟尸检还不能取代传统解剖。虚拟尸检优点多,但它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手术式尸体解剖。

虚拟尸检设备成本高昂,一套完整设备的总费用接近140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它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虚拟尸检虽然在骨骼和血管系统的检查上有明显优势,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不能有效反映出血液的状态和性质,具体说来就是无法如实地展现出尸体内部脏器、肌肉等组织和黏膜的颜色。颜色在死因鉴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从颜色的深浅及改变可以判断血液的多少和性质。

血液对生命活动的维持起关键作用,在死后也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有经验的法医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死亡和损伤的性质。

因此,除非将来的检验仪器可以先进到即便不开刀也能如实展现尸体的全部信息,否则死者家属们所期待的——完全由虚拟尸检取代手术式尸体解剖——那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

虚拟尸检的核心目标也并不是要淘汰传统的方法,而是结合不断更新的技术,以及法医学和影像学的跨学科合作,探索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因此,目前最值得投入实际应用的,仍然是可以用于快速筛查和解剖前检验的尸检影像检查技术。在经过大量的案例验证之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局部尸体解剖,可能是手术式尸体解剖一个更有希望的替代方案。

法医和悲痛的死者家属一样,都希望能够以尽可能少的“破坏”获取死者身上的全部信息。法医并没有站在死者家属的对立面,在手术式解剖真正被取代之前,法医仍然是死者家属最可靠的帮手之一,既帮助传达死者最后的声音,也体面地维护死者的尊严。

UUID: 5ecdda95-a0f5-425c-b6aa-1f7bea2537d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7-22_不开刀的尸检,真有可能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