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柳叶刀》杂志同期发布两篇关于新冠肺炎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论文,分别介绍了中国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开发的疫苗Ad5-nCoV,以及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合作研制的AZD1222。在这两项II期临床试验中,疫苗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并诱发了免疫反应。不过,只有通过了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疫苗的效果才能最终得到确认。
7月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波新冠肺炎疫苗成果产出热潮,各大生物公司和科研单位相继披露疫苗I期和II期临床数据。最早在本月3日,BioNTech与辉瑞联合开发的mRNA疫苗BNT162b1,I期和部分II期的临床试验数据公布在了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研究显示,45名受试者比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中和抗体血清滴度高1.8-2.8倍,提示疫苗的保护效果良好,并未报告有严重副作用。
紧接着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美国候选新冠肺炎疫苗mRNA-1273疫苗I期试验的初步结果,研究显示,由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生产的疫苗mRNA-1273能够在所有志愿者体内诱导免疫应答,总体上安全,且具有较好耐受性。
而昨日,《柳叶刀》一次性发布两项新冠肺炎疫苗论文,一篇介绍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合作研制的ChAdOx1 nCoV-19 (AZD1222);另一篇介绍了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开发的Ad5-nCoV。这两项研究采用的疫苗策略与辉瑞、Moderna的不同。
后者采取的策略是mRNA疫苗,即将含有编码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表达抗原蛋白,从而引起免疫反应。而两项新研究均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递送至人体内后产生病毒抗原,进而产生针对这些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牛津大学的研究中,疫苗是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研发。
研究团队在4月23日-5月21日招募了1077名受试者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各占一半。注射了AZD1222疫苗的受试者没有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但会有一些注射了疫苗的常见反应,例如疼痛感、寒冷、肌肉痛,不过这些症状都能通过服用扑热息痛得到改善。这些受试者平均在注射疫苗14天后,体内特异性抗刺突蛋白的T细胞水平就能达到顶峰。
而抗刺突蛋白IgG抗体会在注射疫苗28天后上升,并且通过补种第二针疫苗后,IgG水平还会进一步升高。此外,在单次疫苗注射后,绝大多数受试体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反应,而补种第二针后,所有受试者都产生了中和抗体反应。
对照组(蓝色)和试验组(中)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右侧为补种第二针起到得增强免疫作用。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这两个指标被视为疫苗有效性的关键,这也是免疫系统抵御病毒进攻的两条策略。
从目前的结果看来,AZD1222能够在两个方向同时引起免疫反应,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的保护效果至少能维持2个月。并且如果给予第二针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反应将会更强。现在,研究团队正准备在数周内在美国继续开展临床试验。对照组(蓝色)和试验组(中)产生的中和抗体反应水平。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发言人表示,他们预计将与牛津大学共同制造20亿剂疫苗。
目前,制造商和实验室是平行推进的,等到最终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疫苗可行,制造商就能尽快向市场供给疫苗。参与这批试验的受试者至少还需要经历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以此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并探索疫苗有效性的最长持续时间。
另一篇论文展示了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的II期临床结果。结果显示,这款候选疫苗同样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诱发免疫反应。
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作为中国进展最快的新冠病毒疫苗,早前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开发,于今年3月17日进入临床试验。这款疫苗作用方式与英国一样,同样利用腺病毒携带编码刺突蛋白的基因,使人在接种疫苗后,在体内能产生刺突蛋白和人体内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此前,这款疫苗的I期临床结果已在《柳叶刀》上公布,Ad5-nCoV在不同剂量组中均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在14天内能诱导受试者产生抗体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此次,这款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以进一步检验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它也是全球首款开始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由于在I期试验中,高剂量组出现的高热症状较明显。
在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陈薇院士等只选择了中、低剂量的疫苗,并引入对照组。II期临床试验共有508位受试者(年龄超过18岁,HIV阴性且并未遭受新冠病毒重症感染),其中男女占比各50%,平均年龄为39.7岁,其中65名受试者的年龄超过55岁。在试验中,受试者会随机接受中剂量(253人,1 × 10¹¹个重组腺病毒/mL)、低剂量(129人,5 × 10¹个重组腺病毒/mL)和安慰剂注射。
接种28天时,在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受试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峰值,分别达到了656.5(95% CI 575.2–749.2)和571.0(467.6–697.3),而血清出现抗体的转化人数分别达到了96%和97%;而安慰剂组并没有出现抗体反应,而产生中和性抗体的人数分别达到了 59%和47%。疫苗接种后,中、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出现血清转化、产生中和抗体的人数。
疫苗接种后,在中剂量(253人)和低剂量组(129人)中,分别有90%(227人)和88%(113人)的受试者产生了T细胞/干扰素γ分泌T细胞,而安慰剂组在接种后并没有产生这种免疫反应。综上,在接种疫苗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有95%和91%的受试者出现了细胞或体液免疫。疫苗接种后,中、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产生的干扰素γ分泌T细胞数。
在Ad5-nCoV的安全性评估(接种14天内)中,在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中,分别有72%(183)和74%(96人)的受试者主动报告出现了不良反应,表现为疲惫、发热和头疼等症状。其中,24人(中剂量)和1人(低剂量)出现了重度不良反应(3级),主要为发热症状,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能在3-4天内恢复。没有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在文章中,研究人员表示受试者的年龄和对腺病毒Ad5的固有免疫力,可能会影响Ad5-nCoV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经历重度不良反应(3级)的有19人,是由于缺乏对腺病毒Ad5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