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下雨天也少有蜻蜓了?因为人类欺骗了它们的感情

作者: 七君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20-07-16

文章讨论了城市中蜻蜓数量减少的原因,指出栖息地减少、污染以及人造偏振光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人造偏振光,如玻璃窗、马路和汽车的反射光,误导蜻蜓寻找水源,导致其数量下降。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小时候下雨前后会有很多蜻蜓,但是现在城市里蜻蜓比较少见,哪怕是下雨也带不出几只。蜻蜓作为环境指示生物,在全世界的数量都在下降。栖息地的减少和污染固然是导致蜻蜓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但另一大因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就是玻璃窗、马路和汽车。蜻蜓的童年是在水里度过的,它们的爹妈也是在水上高难度比爱心生baby的,所以它们最中意的就是水景房。

人类是靠眼睛找水,蜻蜓也差不多,但是它们依靠的是光的特殊性质:偏振光。光在传播的时候,还有这样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振动——阳光相当于动图左边,是各种偏振光的大杂烩,没有明显的偏振。但是阳光照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往往是水平偏振光。蜻蜓就是依靠水平偏振光找到水源的,因为在人类出现前的世界,能产生水平偏振光真的就只有水而已。

工业文明后出现了越来越多能够产生偏振光的人造物,比如太阳能板、玻璃墙面、汽车玻璃、柏油路面,还有水平的黑色墓碑。和人造物的偏振度相比,自然水体的偏振度很低。自然水体能使30-80%的反射光成为水平偏振光,但是人造物可以使95-100%的反射光变成偏振光,也就是说偏振度可以达到95-100%。因此,黑滑平的人造材料也更吸引水生昆虫。

蜻蜓很容易受到柏油路、黑色塑料大棚、深色汽车、深色墓碑、深色玻璃以及太阳能板发出的水平偏振光的影响,趴到上面嘿嘿嘿,最终逐渐走向灭门。

说几个著名的偏振光连环屠场。加州洛杉矶有个叫做拉布雷亚沥青坑的自然地标。这个地方有天然的沥青,水平沥青反射的完美水平偏振光迷惑了从昆虫到鸟类的大量动物。这些动物受到水平偏振光的诱惑纷纷前来赴死,它们的尸体掉在黑乎乎的沥青坑里,又吸引了其他掠食者和食腐动物,形成了一个死亡食物链。更更更惨的是,蜻蜓的领地意识贼强,它们巡山过后总是回到同一个地点定住。蜻蜓觉得黑色墓碑不错以后,就会常回碑具看看。

2007年专注于偏振光研究的匈牙利生物学家GÁBOR HORVÁTH这样记录下了蜻蜓科的生物们对黑色墓碑的执迷不悟。后来生物学家不得不造了一个名词出来描述生物对又黑又滑的物体的迷恋——偏振束缚效应。你要说蜻蜓笨吧,还真不是,人家精了几亿年了。蜻蜓出现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比人类的历史长80倍。那个时候地球上有许多巨型的节肢动物,蜻蜓老祖的翼展也达到了70厘米。

也就是说,在恐龙出现前,蜻蜓就存在一亿年了,什么厉害的大只佬没见过啊。而且根据化石,几亿年来,蜻蜓的相貌没有什么变化,在人类出现前它们的身体是一种颇为成功的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却在最近的几百年里不灵了。这种没有办法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原本的成功生存策略惨变杀戮工具的情况,叫做演化陷阱。

UUID: 63be2b9c-2f17-4f34-a177-828674b055a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9-2020/2020-07-16_为什么现在下雨天也少有蜻蜓了?因为人类欺骗了它们的感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