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作者: 郭瑞东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0-07-15

一篇由南方科技大学的 Ma Yifang 和美国西北大学复杂科学研究中心的 Brain Uzzi 合作的研究论文,探讨了导师的学术成就对学生学术成就的影响,并指出只有在学术上选择与导师不同路径的学生,才能做出最有价值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师的隐形知识对学生的成功有重要影响,而在职场中,独立开创自己的领域同样重要。

如果一位青年科学家,师从学术权威,对成为学术新星,是否有所帮助?大多人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然而6月23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的 Ma Yifang 和美国西北大学复杂科学研究中心的 Brain Uzzi 合作的 PNAS 论文“Mentorship and protégé success in STEM fields”,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在分析该问题时,要注意避免要因果倒置这一逻辑谬误,例如某人之所以成为学术新星,不是因为 Ta 抱对了大腿,而是因为 Ta 本身就很优秀,才能被大牛选中。而该研究之所以有趣,在于其指出,只有那些在学术上和大牛导师选择了不同路径的学生,才能做出最有价值的研究。

该研究基于的数据,来自1960年到2017年间,3.7万名导师和他们的116万名博士生,涵盖了生物、医学、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多个学科。判断学术成就的标准包括:是否当选科学院院士,是否获得科研奖项,是否发表引用数在本领域占前25%的论文。

研究首先发现,不论那个学科,如果导师的学术成就高,例如其获得了奖项,那么 Ta 学生的论文在引用数等指标上,相比没有获奖导师的学生,会有明显的提升。长远来看,这些名师的学生,其当选科学院院士,获得学术奖项的概率,也有2-4倍的增加。

该研究还发现,是否从属于知名学术机构,例如来自顶尖高校,从长期来看,与学生能否开创出自己的学术子领域,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获奖导师的学生,其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概率显著高于非获奖导师的学生。

该研究的一个反常识的发现是,对于名师的门徒,决定其是否成功的,是他们毕业后的研究主题,和导师的差距有多大。研究的课题和导师本身的领域差距越大,名师出高徒的概率越大。而如果毕业后,导师和学生仍然合作撰写一篇论文,则和学生的学术成绩负相关。这意味着名师出高徒的前提,是学生在学术上能和导师分开,能够实现学术研究的独立。

科学学的研究,很早就发现学术界存在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但该研究指出,青年学者取得学术成功,最终是来自于能够独立地开创一个细分研究领域,而不是跟随导师亦步亦趋。

这一点,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的:教育的价值,不是教会学生众多事实,而是训练他们的心智,让他们能够想到那些课本中没有出现的东西。学术独立的学生最能出成绩这一事实说明,能够从学术大牛那里获得的,最初是人脉,例如由于在已取得的成就,使得自己的论文处在其他研究者绕不开的关键节点上,从而引用量相对较高。而长久来看,是分析问题,以及找出值得研究问题的能力。

该研究中,通过两两对比的导师在可以量化的指标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不同导师的学生之间,34-44%的学术成绩差异。这意味着如果知道诸如导师是否是科学院院士,是否获奖,是否是导师的最初收的学生等数据,可以预测学生间出现的,一小部分学术成绩的差异。而剩下那部分的差异,可以归结为隐形知识。

所谓隐形知识,是无法体现在具体的知识点中,也不会表现在纸上的技能,包括诸如如何有效地面对面沟通新的科研发现,如何选择待研究的问题。由于隐形知识的传递,体现在日常的言谈身教中,无法通过诸如年龄,性别等指标反映。因此该研究不能判断导师的隐形知识,对学生的成功有多大的影响。而这是未来相关研究需要改进的点。

该研究拓展了科学学的研究范围,指出来进一步研究隐性知识和名师出高徒现象的必要性。该研究得出的反常识的结果,对非学术领域的读者,也有借鉴意义。在职场中,如果只是一直跟着大牛打下手,不去自己开荒,建立自己独立的技能树,是永远无法独立进而取得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的。

UUID: e1599997-3320-4cb9-8444-624f7034685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7-15_名师出高徒?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