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女孩15岁结婚生子,从未消失

作者: Caroline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7-15

本文探讨了中国未成年女孩早婚早育的现象,分析了其历史趋势、地域差异、教育影响及社会经济因素,并指出了早婚早育对女性及其子女健康的多重负面影响。

前些日子,澎湃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广东茂名,17岁少女小慧举报,自己被父母逼婚嫁给邻村男子。举报当天,小慧还意外获知自己曾考上高中,但父母反对其读书,中考结束后她随父母外出打工,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多部门介入,退回彩礼,校方也同意小慧以往届生身份旁听复习中考。让人欣慰的是,小慧暂时挣脱了早婚的命运,能够重回学校接受教育。事实上,未成年女孩过早进入婚姻,在中国并不鲜见。

今年6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卫生》(The Lancet Global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自1990年开始,中国女性早婚早育率有所下降,但2015年却有所反弹。而且早婚早育率与地域、受教育程度、性别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中国,早婚早育从未消失。本研究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所、墨尔本大学牙科与健康科学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进行。

这是一项大型的纵向研究,研究者从中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90、2000和2010年)和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分别在1995、2005和2015年)数据中,提取了15~24岁女性婚姻和生育状况的汇总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15~19岁年龄组(青少年群体、早婚人群)和20~24岁年龄组的已婚率,并计算出每千名女性的生育数(ASFR)。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规定了最低结婚年龄,女性20岁,男性22岁。新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仍维持这个规定。通常,我们把18岁以下男孩或女孩的正式或非正式婚姻关系看作是早婚。研究数据显示,过去近三十年中,中国女性早婚率和早育率有所下降。但自2000年起,早婚早育率有所反弹。鉴于中国的总生育率持续下降,早婚早育率的上升,有些出乎意料。

另外,我国女性早婚率和早育率存在地区差异。

少数民族占比高的地区,早婚早育率相对更高。与其他省份相比,我国西部省份,如新疆、青海,云南、宁夏、贵州和西藏,女性早婚早育的可能性更高。2010年,新疆地区的早婚率为7.8%,是所有省份中最高的,而ASPR最高的地区是云南,为21.3。文化和规范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早婚、堕胎和生育的态度。在中国,至少一定程度上,允许少数民族自治地根据当地习俗,制定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

通常,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会提前两年结婚。城乡差异同样明显。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农村女孩早婚和早育的可能性更高。2015年,农村地区早婚率和早育率均是城市的3倍多。辍学的农村女孩比上学的同龄人更有可能结婚生子,怀孕也是提早辍学的原因。而在保护因素上,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女性中,早婚率越高。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女孩,2010年的早婚率甚至高于1990年。

为什么早婚早育率会反弹?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青少年群体数明显减少,2015年为1.86亿,较1990年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由于传统上对男孩的偏爱,1980年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男女比例失衡。这都对年轻人的婚姻和生育产生了影响。对于这种反弹,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性别比例失衡的人群开始进入所谓的“婚姻市场”。

在男性过剩的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寻求其他方法来寻找配偶,如支付高昂的彩礼、寻求更年轻的女孩,甚至从越南等地购买被贩运的新娘等。甚至有研究预测,到本世纪下半叶,性别失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婚姻市场”,早婚和早育的风险,很可能会在没有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特别是对农村女孩而言。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少年性观念越来越开放,性生活也越来越活跃,但是他们普遍缺乏性知识和可靠的避孕措施。

2009年,中国第一次对青少年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进行了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未婚青年发生性行为的人数显著增加,高危性行为也在增加。在有过性行为的15~24岁未婚青年中,21.4%的人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期间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

早婚早育有多重负面影响。对全世界许多年轻女孩而言,早婚早育都是严峻的现实。结婚和生育的时间对女性本身及其子女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早婚威胁女性健康。

早婚通常意味着早育,特别是在避孕措施使用率较低的人群中。早婚的女性一生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孩子,有的会在少于24月内重复生育,这对女性的身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由于缺乏计划生育和避孕方面的知识和决策权,早婚女性出现意外怀孕、流产、堕胎或者终止妊娠的情况也会增加。更加严重的是,有研究将早婚与增加的艾滋病、妇科瘘管病、产妇高死亡率和发病率、抑郁症联系起来。早婚还限制了女性的发展。

早婚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婚后参加再教育的可能性较低,这意味着她们经常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这限制了她们摆脱贫困的选择。有研究发现,与成年女性相比,早婚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几率也更高,这也意味着早婚女性在婚姻里的幸福感可能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年龄小,对生活或者婚姻的认识不够,再加上个人能力有限,没有经济支撑,她们对这样的婚姻只能是一筹莫展。早育女性的子女健康,及以后的发展也堪忧。

有研究发现,早育与新生儿发育迟缓和体重不足的可能性显著相关,而儿童健康状况存在的额外风险,会加重家庭负担。此外,如果早婚早育导致家庭规模较大,家庭摆脱贫困的能力会降低,这意味着家庭可用资源受到限制,无形之中限定了子女的发展。以上种种表明,早婚早育增加了女性的脆弱性,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女性一生的命运。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年轻女性结婚和生育时间可能会进一步推迟,但是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将至少持续几十年,未婚青少年的性活动也会增加。正如本次研究发现的,教育对早婚早育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促进教育的政策,中国在区域教育方面的鸿沟已大大缩小,但是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地区,教育参与率仍然堪忧。虽然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

对于20~24岁的女性,2010年的中学教育完成率为44.9%,远低于日本的90.8%和韩国的99.2%。中学教育对青少年女孩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将贫困的女孩留在学校。教育为女孩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让她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打破贫困循环。对这些女孩而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助她们在婚姻和性健康上做出遵从内心的、明智的选择。

UUID: ac5fe5d2-b393-4552-9aa5-a1500a7cab7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7-15_在中国,女孩15岁结婚生子,从未消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