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化学实验机器人、电子垃圾问题与粉色冰川现象

作者: 麦麦,矩阵星,栗子,窗敲雨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7-11

本周科技新闻包括化学实验机器人的高效工作、全球电子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阿尔卑斯山粉色冰川现象的科学解释。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好(?)消息:每天能工作20小时以上的化学实验机器人诞生了;本周坏消息:全球电子垃圾数量正在迅速增长。

在人类身上,“竖起耳朵听”不只是一种修辞表达,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只不过动作幅度太小,平时很难察觉。最近一项发表于elife的研究发现,和猫狗等动物一样,人类也会在关注某种声音时自然地向着音源方向运动耳朵。

实验中,研究者在被试阅读无聊文章时从不同方向的喇叭播放出其不意的声音;或者同时播放两种声音,并要求被试只关注其中一个。同时,他们记录了被试耳廓与耳周肌肉的运动。结果显示,人们倾听声音时真的“竖起了耳朵”——视频显示耳朵出现小幅度运动,肌肉电信号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从肌肉信号来看,人的大脑似乎也指挥着耳朵转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只不过,这套演化残余的系统在人身上已经无法产生明显效果。

虽然人类“竖起耳朵”本身对听声音没有多少帮助,但研究者表示,测量耳周肌肉信号还是能体现“听觉注意力”指向何方,利用这一信息或许可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助听装置。

本周,利物浦大学一间化学实验室里的机器人“技术员”登上了《自然》封面。它参加了一项光催化剂的研究,负责找出能促进水在光照下分解出氢气的配方。

结果显示,这台莫得感情的实验机器高效地完成了工作:它在8天内完成了688个实验,还从中发现了一种效率更高的催化剂组合。称量物质,分液,打光,测定氢气逸出量,这些实验操作对机器人来说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它能根据实验结果来判断接下来要做什么,自主调整实验流程。当然,除了智能决策,机器人的实操技能也很重要。

首先,在复杂的实验室空间里,它靠激光雷达来了解自己的位置,据此判断活动路线;每隔一段时间,还要依靠黑板上固定的一个立方体来校准位置。另外,要把小巧的玻璃制的反应容器放到准确的位点,机械臂对力道和位置的把控都达到了接近人类的水准。

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20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创下了5360万吨的历史记录,在5年内飙升了21%。

如此之多的电子垃圾比欧洲所有成年人加起来还要重,足以铺成一条长达125公里长的公路。报告还指出,2019年只有17%的电子垃圾被回收——这意味着有总价值可达570亿美元的金、银、铂等各种材料都未得到妥善的再利用。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子垃圾将达到7400万吨,在16年内总量翻倍,是全球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生活垃圾。

电子电气设备更高的使用率、较短的使用寿命和过少的维修选项是造成电子垃圾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大学校长David M. Malone表示,报告有力证明了合理处理全球电子垃圾的紧迫性,人类应更努力确保以更加智能可持续的方式生产、销售和废弃电子产品,以此遏制电子垃圾过快的增长趋势。

最近,阿尔卑斯山出现了“粉色冰川”现象。科学家认为,这是由藻类生长导致的,且与气候变化有关。

引起这种现象的藻类主要是Ancylonema nordenskioeldii。这种藻类之前也在格陵兰岛被发现;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它们的比例会高于其他藻类。藻类的存在本身并无危害,但它会让冰川的颜色加深,从而降低了冰川对阳光的反射率,增加冰川对辐射的吸收。当藻类增加时,冰川吸收更多热量,融化加速;而反过来,冰川融化又为藻类生长提供了水分和空气,促进藻类生长。

这一循环,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对冰川融化的影响。

UUID: 8e47ab39-25e3-4681-bc39-3f1a986664e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7-11_这台没有感情的实验机器,8天做了688个实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