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面对事件后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果仁妈心情非常沉重,也异常惋惜。难道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吗?审视当下的生命教育,果仁妈会发现似乎的确有点走偏,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努力强调死亡不可避免,死亡并不可怕的时候,却忘记告诉孩子们,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能重来!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让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了解生命和死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众所周知,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好多起儿童自杀事件,一个又一个幼小生命的逝去,令人感到非常痛心。每到这时候,大家都会反思,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避免?今天我就谈一谈我自己对于“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思考,以及我跟孩子之间的一些互动,希望能跟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关于生命教育,很多人认为就是教孩子如何直面死亡,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其他生命等等。
这些都没错,不过这里我要说的是,在生命教育方面,我们有的时候可能有些跑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陪她看了很多这方面的绘本、电影和动画片,也跟很多家长交流,结果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平时接触的这些内容,过分强调了死亡的不可避免,过分强调了要平静地接受死亡,却忘了让孩子了解死亡的可怕之处,忘了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忘了让孩子了解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和夭折、英年早逝之间巨大的区别。
为了教会孩子这些,我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下面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经验。我认为生死这种问题,对小孩子来说可能并不太适宜坐下来,好好的花很长时间来讨论。我的方法是结合平时的一些活动,就事论事,一点点让孩子了解生命和死亡。
1. 游戏可以读档,人生无法重来
经常看果壳童学馆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一直提倡带孩子打游戏。其实打游戏,是带孩子初步的认识生和死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场景。
玩游戏,尤其是动作游戏的时候,如果我们失手了被怪物打到或者是掉到沟里去,会受到惩罚,就是所谓的死一条命。但死了以后,可以很方便的重来。跟我闺女玩游戏的时候,她就曾好奇的问我说:“爸爸,爸爸,我如果掉到那个山(游戏里的地形)下头会怎么样啊?”我很高兴她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般这时候,我会告诉她,如果是在游戏里,我们大不了重来或者读档。
但如果是现实中,人掉下山是会死的,不会再有任何重来的机会,这就是游戏和现实的不同。之后玩其他游戏,只要出现可能有危险的地方,我就会时不时地跟孩子强调一下,有些动作是危险的,在游戏里看起来很好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模仿。
2. 动画本身很美,家长小心解读
说到生命相关的动画,有很多短篇动画非常优秀(比如《玛丽和马克思》等),但他们对孩子来说,有的时候可能过于黑暗和深奥。
我这里推荐两个适合孩子看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动画电影。首先是《狮子王》。狮子王里有两段场景,其实非常适合跟孩子讨论。一个场景是木法沙带着辛巴在草原上看星星,木法沙告诉辛巴,我们吃羚羊,但我们死了以后,会变成草,而羚羊又吃草,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循环。这段可以说是经典的生命教育素材了,这里只要稍微解释一下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就可以了。
还有另外一段,就是木法沙为救儿子,被刀疤害死,辛巴被刀疤用计逼得“畏罪潜逃”。在这里我主要跟孩子说的是,鲁莽轻率的举动,有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多么大的危险,甚至包括失去生命,而一旦这样不好的事情发生,当事人心里会有多么的难受和内疚。
还有一部比较经典的片子是《寻梦环游记》。这部片子可以说是非常经典和感人的作品,我闺女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还哭了出来。
但这部片子如果随便给孩子看而不加讨论,也会带来一些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这部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死后的世界非常繁华热闹,亲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开开心心的唱歌玩耍,每年过节的时候还能跨越阴阳,跟在世的家人团聚。这对于刚有亲人去世的孩子来说,会是个安慰,对于我们大人来说,也会让我们回想起家庭的美好,和已经过世的长辈。
但是对一些孩子来说,这部片子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有趣的死后的世界(说不定比现实世界还好)!这里就不再继续推断可能的后果了,只说说我跟孩子是怎么沟通的。看这个片儿的时候,我主要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关于死亡,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都很怀念已故的亲人,所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这样那样的世界,只要我们还想着已经过世的亲人,他们就好像活着一样。
但你也要注意到片子里,死亡世界里的亲人们可不希望米格那么早就跟他们在一起。
3. 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非常适合拿来教育孩子,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次,雨后我带着孩子散步,看到有调皮的小朋友,把爬出草坪的蜗牛踩碎在地上。当然,我没有过多指责这调皮小朋友的意思,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确实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有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冷酷,甚至残忍。
我跟女儿边走边聊:“蜗牛变成这样,它还能活吗?”“不能。”“那蜗牛壳碎成这样它会痛吗?”“会!”(这个说法出于当时的教育目的,软体动物有无痛觉待考)“是的,蜗牛从孵出来到长这么大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它死掉,可能只需要一秒钟。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别看我们人比蜗牛大那么多,如果碰上了意外,比如交通事故,从高处掉下去,我们也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会很痛,甚至当场丢掉性命。”
4. 选择合适的绘本教育孩子
关于生命教育,其实有很多很多不错的绘本。比如《妞妞找苏苏》、《爷爷变成了幽灵》,侧重教育孩子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是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和从生到死的自然规律;比如,《生命是怎么回事?》《死亡是怎么回事?》用戏谑的方式,告诉孩子关于生死的趣事;再比如《最美的葬礼》以一种很有些喜剧色彩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死亡的伤感。
今天着重介绍两本更偏向表达惋惜,哀伤和死亡带来的遗憾的绘本。第一本是《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虽然这是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关于生死的,但其中关于萨拉·鲁思病情逐渐加重到去世的描写非常让人动容。另一本叫《注意,车!》。严格来讲,这本绘本是讲安全教育的,但其中对于死亡的描述,则是儿童绘本里比较少见的。绘本大致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很喜欢收集弹珠的小朋友,因为追跑打闹没有看路,不幸被汽车撞倒,生命垂危。
他的哥哥和朋友,费尽心思找到了他掉落的宝贵弹珠,觉得这么做就能让他快些好起来。可当哥哥带着朋友拿着弹珠到监护室,却只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没有奇迹,也没有反转,只有盖着他的白布。讲这本的时候,孩子还一脸难以置信——都找齐了他喜欢的弹珠他还不能高兴地活过来吗?于是我就借这个机会,我跟他讲:生命很脆弱,人有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失去生命,因为马虎大意死去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
当人去世了,他就没有办法再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也会感到非常难过。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总之,无论是借助游戏、动画片、绘本,还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生命很宝贵美好,但也很脆弱,要珍惜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管是人的,还是其他生物的;虽然死亡不可避免,但是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增加死亡风险的事儿(俗称作死);人死后,所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做了,还会让家人很悲伤。
总之,孩子也好,大人也罢,之所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无非就是对生活的绝望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此,解决办法其实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一种是帮助孩子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让他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孩子会更加坚强,更加能够耐受挫折。另一种则是让孩子知道,无论生活中遭遇了什么,死都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