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你们以为我想自杀,其实我只是社恐

作者: Capt.Z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7-06

本文探讨了旅鼠的生态习性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误解,特别是关于旅鼠“自杀”的传说。文章详细描述了旅鼠的生活环境、行为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关于旅鼠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纪录片《白色荒野》中的伪造镜头。

北极的冻土地带生活着一类身材小小、毛茸茸的动物,它的种群数量周期性暴增,增长到了极限时又会突然减少,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它的真身,但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却因为人类强加给它们的“自杀谜题”而为人所知。它们就是旅鼠。除了生活在黑龙江下游的阿穆尔旅鼠Lemmus amurensis,旅鼠属其它四种均常住北极圈内,其中因“自杀故事”而著名的是挪威旅鼠Lemmus lemmus。

挪威旅鼠主要生活在纵贯挪威等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山地,这片山脉绵延一千多公里,横穿北极圈,最北超过北纬70°。斯堪的纳维亚山区的许多地方有着漫长而严酷的冬天,但这种小啮齿动物设法战胜了它。在寂静的积雪下,挪威旅鼠开凿出了错综复杂的迷宫,整个冬季大都潜伏其中活动,避开了严酷的外界。旅鼠一边开掘迷宫,一边取食积雪掩埋的植物(主要是苔藓)。旅鼠们的迷宫有时会相连贯通,组成了雪下的路网。

但过度的社交会让一些挪威旅鼠变得社恐。这些焦虑的旅鼠行为异常,变得大胆而富有冒险精神,钻出雪洞在地面上奔跑寻找新的天地。一般的鼠类颜色黯淡隐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躲藏——我们常说那是胆小如鼠,可此时的旅鼠遇到天敌或人类时往往不再躲避,甚至会表现出攻击行为。但是它毕竟是一只还没巴掌大的小动物,气势汹汹的威胁看起来总有些搞笑,被人类看到了,更加深了对旅鼠的“自杀”的误解。

人们对旅鼠种群强烈的消长的困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旅鼠种群变动的周期大致是3到4年,但生态学家尚未能建立起预测旅鼠种群变动的精确模型。当冰雪消融的大地上突然冒出百倍于平常的旅鼠时,不要说人类了,就连平时捕食旅鼠的北极狐、赤狐、雪鸮、渡鸦一时间都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富足生活,甚至长尾贼鸥这种海鸟都会特意跑到旅鼠聚居地筑巢育雏,改用丰富的旅鼠养大后代。

挪威旅鼠的寿命和仓鼠相当,大约只有两年。但旅鼠的生命充实而活跃,它们在食物丰富的夏天基本上只在吃草、睡觉和繁殖。挪威旅鼠不挖地洞,岩石缝隙里铺上干草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它们生下一窝最多12只没有毛发的小鼠,只消哺育两周就能长大。再过一个月,一窝新的小鼠即将出生,而此时,上一批出生的鼠崽已经成熟到可以繁殖了。

对旅鼠的误解在欧洲自古有之,而且北美的旅鼠被迫成为了初代旅鼠自杀故事的主角。

1958年纪录片《白色荒野》(White Wilderness)讲述了成群旅鼠跳崖坠海自杀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大受欢迎,获评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堪称“旅鼠自杀”这一迷思的集大成者。然而,对该片的怀疑从未停止过,阿拉斯加渔猎部门称 “it’s a complete urban legend”(全都是都市传说),也曾有专门的辟谣论文发布在Science上。

UUID: d3d7d0c0-08fa-4dd5-8dbf-5d76e725423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7-06_旅鼠:你们以为我想自杀,其实我只是社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