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网络消息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付向东发布实名举报信,称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存在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今天,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和杨辉均在机构网站发布公告作出回应。同时,杨辉通过公众号“BioArtReports”回应称,两篇论文研究方法、实验目的明显不同,不存在剽窃,且造假指控纯属污蔑。目前付向东仍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杨辉研究员剽窃。
昨日,网络流传出一封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付向东的实名举报信,信中称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存在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根据网传的举报信内容,付向东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细胞命运决定关键因子PTBP1在神经元发生和神经元发育汇总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并于近期成功利用敲除PTBP1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完全消除了小鼠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成果6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
但根据该举报信,中科院神经所杨辉研究员在2018年6月听取付向东学术报告后,在未与付向东沟通的情况下,将当时尚未发表的PTBP1研究思路“改头换面”至视网膜神经细胞,得到了相似的试验结果,今年4月将论文发表于《细胞》。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即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和杨辉在机构网站发布的声明全文如下: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关于杨辉研究员相关舆情的声明。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对杨辉研究员相关舆情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中科院外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本中心将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2020年7月3日。杨辉研究员对相关舆情的声明。
本人将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对近日网传有关本人学术成果舆情的调查,如实提供原始材料,澄清事实,忠实履行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研诚信应尽的义务。杨辉。2020年7月3日。
杨辉回应:不存在剽窃,造假指控纯属污蔑。公众号“BioArtReports”今天下午刚刚发布了从杨辉处获得的独家回应,与付向东举报信中对应的内容,涉及以下几点:1. 否认从付向东处获得大量“技术细节”。
杨辉称,付向东在2018年6月上海神经所的报告中所提及的敲低PTBP1的方法,与杨辉团队Cell成果中采用的不同,与付向东Nature最终成果中所用的方法也不同。同时,杨辉也否认从付向东处获得PTBP1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工作的分享。杨辉称,付向东团队发表PTBP1位点已经5年,既然报告中提到的方法不可行,为何不允许其他团队用新技术尝试?
2,付向东团队公开发表的专利或论文中与杨辉团队的成果核心无关或相互矛盾。杨辉称,付向东团队公开发表的专利或论文中没有提及采用基因编辑方法治疗帕金森的内容;同时,付向东发现纹状体脑区不可能形成多巴胺神经元,而这恰恰是杨辉团队的核心发现。3,杨辉团队早已开始研究体内星形角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化分化。
杨辉称,团队从15年就开始优化并测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体内星形角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化分化,一篇工作于2018年1月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4,付向东对Cell结果可靠性的质疑不成立,对其既往研究可靠性的质疑不成立。付向东在举报信中,主诉“杨辉在全面了解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实验结果后,立即着手换一种实验思路敲降PTBP1”,得到相似的结果。
而杨辉的回应,可能会引发包括对“技术细节”所指的范围,及其与剽窃指控相关性的讨论。此外,杨辉对于团队选取PTBP1位点缘由的解释,也刚好与付向东举报信中引述蒲慕明的看法吻合。根据举报信,蒲慕明在接到付向东投诉后,称如情况属实,杨辉团队行为属于学术不端,然而这也“可能是基于付2013年研究”,属于“灰色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杨辉称团队进行体内星形角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化分化的工作始于15年,但其18年发表的相关研究与PTBP1无关。杨辉并未正面回应付向东在举报信中提出有证据证明“在我(2018年6月)去神经所学术报告前,杨辉不知道PTBP1为何物”,因此其声称PTBP1研究“始于2018年5月”为撒谎的指控,也没有对付向东提出举证订购引物的日期的要求作出回应。
杨辉本次回应全文在公众号“BioArtReports”发布,参见《独家|杨辉对付向东教授的回复》。
争议研究回顾。这次陷入争议的两项研究,都是通过敲低细胞命运决定关键因子PTBP1,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缓解或消除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症状。两项研究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部位有所不同。
4月28日,杨辉团队在Cell发文,报告通过运用最新开发的RNA靶向CRISPR系统CasRx特异性地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首次在成体中实现了视神经节细胞的再生,并且恢复了永久性视力损伤模型小鼠的视力。同时,该研究还证明了这项技术可以非常高效且特异地将纹状体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成多巴胺神经元,并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状。
6月25日,付向东团队在Nature发表封面文章,宣布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SOs)敲低PTBP1,将中脑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多巴胺神经元,完全消除了小鼠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付向东发表的《自然》封面文章网传举报信称,中科院神经所杨辉研究员在2018年6月听取付向东学术报告后,在未与付向东沟通的情况下,将当时尚未发表的PTBP1研究思路“改头换面”至视网膜神经细胞,得到了相似的试验结果,今年4月将论文发表于Cell。举报信还提到,付向东曾联系过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指出杨辉的剽窃行为并要求调查,但至今未得到任何有关调查结果的回复。
此外,举报信还指出杨辉的Cell论文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付向东组9年时间的工作,其数据可能存在人为挑选和伪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