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北京人,平时喜欢看看民俗学相关的书籍,但因为年轻,好多老北京文化里的东西,我接触的并不多,比如我小时候,听人家说:“你装什么虎不拉啊?”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家问我们家老爷子,我爸就说:“这不是好话,别学!”可是怹也没跟我说虎不拉(读音应该是hùbalǎ)是个什么玩意儿,所以我特别好奇。上学的时候我还问了语文老师,可惜作为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湖南姑娘,她也不知道这虎不拉是个什么。
这虎不拉到底是什么,成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
直到有一次我去鸟市,听到俩老大爷聊天:你养什么虎不拉啊?我回首定睛一看,一位大爷手上拿着个架子,拴着一只灰不喇唧的鸟,体型和戴胜相仿,尖尖的爪子弯钩嘴,看上去凶神恶煞的样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虎不拉。根据不知道靠不靠谱的辞典解释,“虎不拉”也指人态度蛮横。
传说中的虎不拉等我长大了,在读一本关于鸟类的书的时候,赫然发现当年所见的虎不拉,原来它的名字叫伯劳。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一种虎不拉:灰虎不拉,就是灰伯劳。
灰伯劳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等东北、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山东、江苏也有分布,在北京,灰伯劳是冬候鸟或者旅鸟。灰伯劳鸟如其名,确实灰不喇唧的,头顶和背部的灰色略深,而腹部灰色略浅,脸蛋是白色的,一道粗而黑的“眼线”都快画到了后脑勺,它飞行的时候可以看到展开的翅膀,前部是黑色的中间有一道白带而飞羽的末端又是黑色的,是不失时尚的冷色调。
灰伯劳和其他伯劳一样,长着一张“鹰钩嘴”,还有弯而尖的爪子,这是它捕食的利器,其他雀鸟要么吃虫子要么吃种子,而灰伯劳则不一样,它爱吃肉,不管是小家雀(这里读qiǎo)、小耗子(老鼠)、小长虫(蛇)、马蛇(石龙子)还有小蛤蟆儿都是它的最爱。当然灰伯劳也吃虫子,但不知是刻板印象还是巧合,我看到它吃虫子时吃的都是大蚂蚱大刀螂大季鸟儿这样的“猛货”,果然是“猛禽”,就算吃虫也会挑大个儿的。
灰伯劳捕猎,一般会站在较高的树枝上,一般这里的视野较好,发现猎物以后它会快速地起飞,猛地扑过去用利爪将猎物按住,并用锋利的钩状喙猛啄猎物的后脑将其杀死。伯劳在杀死“大型”猎物后,喜欢将猎物穿在树枝的尖刺上,有一种说法是:这可能和伯劳体型较小力量也较弱有关,它很难像真正的猛禽那样用喙将猎物撕碎,就借助树枝固定住猎物,再慢慢地将猎物身上的肉啄下来。
而这种习性在一些人看来是相当的残酷无情,所以伯劳也得了个“屠夫鸟”的浑称。
伯劳这种生活在我们身边很有特色的雀鸟,很久以前就被我们的先人认识并记录下来。诗经中就有“七月鸣鵙”诗句,鵙,即是伯劳。玉台新咏中的《东飞伯劳歌》有:“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借伯劳和燕子的迁徙,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唐代诗人贾岛的 《送路》中也有“别我就蓬嵩,日斜飞伯劳”的词句。
古人对于伯劳这种鸟非常的熟悉。
在这么多描写伯劳的文学作品当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还是曹植《令禽恶鸟论》中的故事: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将儿子伯奇杀了。后来尹吉甫外出路过田野,见到一只在桑树上鸣叫的鸟,叫声很是悲伤,他觉得这只鸟是自己死去儿子变化而成的,便对它说:“伯奇,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结果该鸟真的跟着马车回家;尹吉甫于是叫后妻准备弓弩要射此鸟,却将箭射向后妻为儿子报仇。
此后这鸟便有伯劳之名,而伯劳也就被人们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认为如果伯劳在家附近鸣叫,可能就会有血光之灾。
伯劳育雏一般是一对配偶共同育雏,在求偶时,雄鸟会准备“聘礼”给雌鸟,一般是捕获的猎物,而这份聘礼是否丰厚,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雄鸟的身体状态和捕猎水平,雌鸟如果接受雄鸟的聘礼就意味着愿意为这只雄鸟下蛋。当然了,只要有婚姻的地方就会有劈腿的有出轨的。
国外有机构专门研究过,只要食物足够支持雄伯劳再养一家老小,它就会再找一个小三;如果能再多养一家,它就会再找个小四……该研究最有趣的地方是,渣鸟雄伯劳不仅出轨,而且给小三小四的聘礼往往比原配的好。据统计,渣鸟给外遇对象的脊椎动物猎物往往要比给原配的多好几倍。果然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干这种脚踩好几条船的事儿,真不是好鸟儿,大家不要学它。
日本人养的棕背伯劳。
图片:二猪养鸟也有养虎不拉的,一种是作为鸣禽饲养,专门听叫唤,还有就是训练出来可以逮老家贼(麻雀)。但似乎训练伯劳比较麻烦,所以养伯劳的还是没有玩鹰的多。目前伯劳没有稳定的人工种群,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个体均来自野外捕捉,养虎不拉和玩鹰,放在现代社会,不仅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还属于违法行为。要是真想养鸟的话,养个虎皮鹦鹉就挺有意思,借用开头那位大爷的话:“养什么虎不拉啊!
”如果喜欢野生动物,可以远远的观察它,不要把它带回家,因为它并不属于你,而是属于它自己。与其养这些野捕来的野生动物,还不如学学伯劳,在家里多挂些香肠腊肉,留住家人的胃,让伴侣、孩子、父母以及喵主子,能够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