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们推送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那应该就是大熊猫了,毕竟人家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网红鼻祖,顶流明星嘛,完全就是中国人心尖尖上的肉。但是别光顾着看它可爱,来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熊猫只有黑白两色?要是没了“烟熏妆”,大熊猫还可爱吗?
细看大熊猫的进化史,就会发现早在六百万年前,它就与现存其他熊科动物们分道扬镳了,这就是具有八百万年历史的大熊猫拥有与众不同“烟熏妆”的原因。不光是我们好奇,科学家们也特地研究过大熊猫的毛色——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学家Tim Caro,带领团队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探究大熊猫黑白双色的秘密。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大熊猫的颜色实在太特殊了,连其他熊科动物都不能用来类比,更不用说其他的哺乳动物了。而且,我们也很难对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大型濒危哺乳动物直接进行研究。于是,团队成员将大熊猫的身体分成不同的毛皮区域,与195种其他食肉动物和39种熊亚种进行比较,然后进行了分析。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得到了有趣的结论——大熊猫白色毛发(脸、颈背、背、侧腹、腹部和臀部)是雪地栖息环境下的保护色,而其他部分(肩部和四肢)则是适合热带雨林阴影的保护色。前面说过了,早在六百万前,大熊猫就与其他熊科动物在进化上分道扬镳了。俗话说“一条道走到黑”,这几百万年中,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使得大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类的鲜味,却越来越喜爱身边的竹子。
然而,竹子能提供的热量太少了,为了保持“体型”,大熊猫需要不停地吃、不停地吃吃吃吃。并且,大熊猫无法从竹子中获得足够的脂肪来冬眠(没错大熊猫不冬眠),因此不得不全年都保持活跃状态,随时随地找竹子吃。为了填饱肚子,大熊猫需要在一年的时间里,长途跋涉去觅食,因此它们的栖息地变化也很大——从雪山到热带森林都有。为了适应这种生存情况,大熊猫妥协地进化出了黑白两种毛色。
实验还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就是大熊猫耳朵与眼周的深色毛发,很有可能有助于种间交流。深色的耳朵很可能与凶残的信号意图有关,而深色的眼睛标记可能用于个人识别或威胁。有研究显示,不同大熊猫眼印的形状和面积有相当大的区别,大熊猫能够辨别熊猫式的眼周图案,并在6-12个月后记住这些,这表明“黑眼圈”可能与个体识别有关。
而且,过长时间的凝视对大熊猫来说是一种威胁,当两只大熊猫对视时,这些深色眼印将大熊猫的眼睛放大了10倍,使凝视更加有力。有时为了表现出缺乏攻击性的意图,大熊猫会转过头,用爪子捂住眼睛,或者干脆把脸藏起来。
“别看我,我没有想要欺负你的意思”深色的耳朵呢,很有可能是模仿大眼睛的一种形式——“一只正在凝视对方的大熊猫,经常会把脖子放低,这样的姿势,会使得对方不仅能看到它放大10倍后的大眼睛,还能勾勒出黑耳朵到白脖子的轮廓。”所以,黑眼圈绝不是用来卖萌的,相反,霸气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