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万年前,欧洲巴尔干山脉的北坡,一小群智人蜗居在一处山洞里。他们最初来自非洲,是这片大陆的新居民。在这里,他们把石头磨成刀刃的样子,并用赭石染色,屠宰野牛、野马和洞熊,还用洞熊的牙齿做出了吊坠。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其实正处在一场变革的中心。欧洲原本是尼安德特人的家园,但在大约3万至5万年前,也就是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过渡时期,智人前后几次分批抵达欧洲大陆。
他们与原本在这里生活的尼安德特人之间产生了互动,最终,逐渐吸纳、替代了当地的尼安德特人。数万年过去了,现在的人类学家希望了解更多这一过渡转变的历史。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这一过程可能因地区而异,但在这一时期的故事还有许多细节没有揭开。近日,一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以前在欧洲发现的一些刀片状工具和动物牙齿吊坠,一度被怀疑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杰作,但它们实际上是由非洲迁移而来的智人所制造的。
这些研究的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项研究将目光聚焦在保加利亚境内的Bacho Kiro洞穴中发现的骨头和其他手工制品。上世纪70年代,Bacho Kiro洞穴中曾挖掘出了两块人类下颌的部分骨骼化石,但它们已经丢失。2015年,古人类学家Jean-Jacques Hublin和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同事,与保加利亚的研究人员合作,重新对Bacho Kiro进行了挖掘。
他们发现了无数骨骼、石器和骨制的工具,还有珠子、吊坠,以及一颗人类臼齿。臼齿的形状表明它属于一位智人,但许多骨骼已经支离破碎,研究人员很难直接分辨它们是动物骨骼还是人类骨骼。因此,团队仔细检查了骨骼中的蛋白质。他们从1271块碎片中提取了胶原蛋白,并利用最先进的ZooMS技术发现,较古老的地层中的4块碎片属于人类。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些骨骼和牙齿进行了DNA提取,发现其线粒体序列属于智人。
团队目前正在分析化石的核DNA。在发现的化石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尼安德特人存在的痕迹。
与此同时,在另一项发表的研究中,放射性定年专家对骨骼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了定年,他们认为人类骨骼和手工制品大约来自约4.5万年前。这似乎正好和智人的扩张联系在了一起。大约在这一时期,欧洲的气候逐渐变暖,或许这让智人开始了往北的征程,来到了巴尔干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但这些早期探险家的DNA显示,今天的欧洲似乎并没有他们的后代。然而,这些新发现也重新点燃了一场长久以来的争论,那就是有关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争论。在欧洲大陆上,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共同生活的时间至少持续了5000年到7000年。先前已经有DNA证据表明,这两种人类之间存在杂交。两种人类之间的交流互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在这项研究中,Hublin注意到,在Bacho Kiro洞中发现的用洞熊牙齿制成的吊坠和在法国Grotte du Renne洞穴中发现的很相似,而那些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更晚一些的作品。他因此认为,这支持了一种观点,那就是尼安德特人从智人这里学到了这项技能。但也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意见。一些学者认为,同时期的制造技术分布广泛,各有不同,很难说清楚是哪种人类最先发明出来的。
争论仍将继续下去,但无论如何,这项发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信息,或许也能带来一些有关不同人群之间互动和沟通的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