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

作者: 吉姆·巴戈特

来源: 原理

发布日期: 2020-05-10

本文介绍了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量子通史: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一书的内容,涵盖了从1900年的黑体辐射实验到21世纪初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发现,以及吉姆·巴戈特的学术背景和著作。

动力学理论认为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和明晰,正被两朵乌云笼罩着。1900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提到,他认为在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仍残存着两朵19世纪的“乌云”。这两朵乌云分别是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问题。当时,正当许多科学家开始认为物理学已经走到“尽头”,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之时,开尔文不鼓吹胜利主义,而是有先见之明。

此时,乌云仍在聚集,即将遮蔽天空。但没有人能准确地判断出,暴风雨将在何处降临。

图中的部分内容选自《量子通史: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这本书的英文版成书于2011年。然而就在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做出了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成功证明了标准模型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直到今天,量子物理学以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离100多年前人们期待的那个“尽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图片设计:爱运动的岳岳不是孙越

部分图片素材:Wikicommons/Pixabay

部分图片素材及文字来自《量子通史: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英]吉姆·巴戈特/著,徐彬 于秀秀/译,中信出版·新思文化,2020年3月),经出版社授权使用。

作者简介吉姆·巴戈特生于1957年,英国科学史作家。牛津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英国雷丁大学化学讲师。

葛兰素史克科学作家奖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授予的马洛奖章得主。巴戈特从事过多年的学术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科学、哲学和历史类主题写作。著有《量子空间:通往万物理论的新途径》《希格斯:上帝粒子的提出与发现》《完美的对称:富勒烯的意外发现》《原子:物理学界的第一次大战和原子弹秘史,1939―1949》等书籍,并在《新科学人》《自然》等顶尖科学刊物上发表文章。

2013年,巴戈特在摩根·弗里曼主持的“穿越虫洞”科学系列节目中首次亮相,之后多次参与英国和美国科学广播节目的录制,致力于科学普及。

图书简介19、20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大厦看起来依旧坚不可摧。20世纪伊始,量子理论的种子悄然萌发,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倾覆了几个世纪以来构建的经典世界图景,重塑了我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我们今天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几乎都源自这一理论;我们今天应用的很多高新科技,也都以这一理论为基石。量子理论与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息息相关。从1900年的黑体辐射实验,到21世纪初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新的量子现象,量子理论经历了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一百年,逐渐演变成现代物理学最重要、也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其诡谲令人发狂,其完美又令人神往。

本书就带我们开启这段跨越百年的非凡旅程,以时间和地点为锚定,划分7大主题40个关键节点,追溯量子假说、哥本哈根诠释、玻尔-爱因斯坦论战、量子场论、标准模型、阿斯派克特实验、超弦革命等震古烁今的大事件,遍览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费曼、杨振宁、霍金等闻名遐迩的物理学家如何在困惑与危机中重构新理论,一步一步攀上物理学之巅。

吉姆·巴戈特拥有2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写作经验,他以严谨的数理思维、精湛的写作手法,全面呈现量子理论从无到有的整个历史,生动讲述坎坷与荣光交织的传奇轶事。他带我们亲临第一现场,与顶尖物理学家并肩而行,与“上帝”般的理论深度碰撞,用一次次的论证、实验和交战,定义量子物理学的黄金时代。作为牛津科学里程碑书系之一,《量子通史》是我们了解21世纪前沿物理学动向的奠基之作。

它凝聚了物理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封面图来源:Pixabay

UUID: 6ff4b7fd-83d2-4008-8786-1447615efef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原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5-10_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