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蓟(jì)”这个字,大多数人除了草,大概就会想起地名。早在三千多年前,在今天的北京,就有个蓟城。传说“蓟”这个地名,得自于当地到处长着蓟这种植物,蓟确实是北京到处可见的杂草。北京绿化带里十分常见的一种蓟:刺儿菜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在植物学上,狭义的蓟就指的是菊科蓟属的蓟 Cirsium japonicum这种植物,有时也把另一种植物——刺儿菜,称为小蓟;而广义的蓟则是蓟属及近缘属多种植物的统称。此外,一些叶子上长有很多刺的植物,或者开蓝色花的植物,名字中也常常带有“蓟”字,我们今天要讲的蓝蓟,就是一种名叫蓟的小蓝花。
蓝蓟(Echium vulgare)是一种紫草科蓝蓟属的植物。蓝蓟属约有70种,蓝蓟是最出名的一种。Echium源自于希腊语“echis”( 毒蛇),指它的“花冠两侧对称,后面的裂片较长,状如蛇头”。而vulgare可能意为“普通的”。它在亚洲西部至欧洲都有分布,我国新疆地区也有野生蓝蓟。
蓝蓟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有很多分枝,全身长有长硬毛柄。它的花序狭长,花朵数量繁多且密集,花有蓝色、紫色、白色等多种色型。栽培蓝蓟一般使用种子,虽然也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繁殖,但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蓝蓟种子在15℃恒温和光照的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喜欢在偏酸性(pH6.0-7.0),水分充足,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
新疆生长的野生蓝蓟,还面临着一个困难:齁咸。那里土壤的盐碱度很高。而盐对蓝蓟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超过一定浓度,蓝蓟种子就会“齁死”。自然条件下,当土壤盐分浓度大于蓝蓟种子的忍受范围时,蓝蓟种子萌发被抑制。在新疆,当春秋季节降雨、融雪发生时,土壤表面的盐分浓度随降水而降低。这时蓝蓟种子便抓紧机会迅速萌发生长。这种生态适应性有利于蓝蓟群落的更新,是蓝蓟适应高盐环境的重要机制。
蓝蓟常作为园艺植物栽培。蓝蓟在我国虽有野生,但我国园艺上应用的蓝蓟均来自国外,尤其是荷兰最多。它每年5~8月份开花,花期有时可以持续3个月。花量大、花期长,再加上耐旱耐寒,让它很受欢迎。正常育种栽培的蓝蓟植株高近1米,但个子高也有不好的地方,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倒伏。可以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矮化的蓝蓟植株,重心放低,就不容易推倒了。
我国的蓝蓟主要用于观赏,而国外的蓝蓟除观赏外还用于一些化妆品的生产。这要归功于它种子里的油脂。蓝蓟含有多种脂肪酸,有α-亚麻酸,亚油酸以及十八碳四烯酸等,常作为化妆品中的精油使用,在欧洲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相关产品。不过,目前市面上的蓝蓟油,多是由它的亲戚车前叶蓝蓟(E. plantagineum)生产的。蓝蓟作为特殊油料作物,除了可以在化妆品中使用,还可以用于食品和膳食补充剂。
蓝蓟为典型的虫媒花,但也会释放大量的花粉到空气中,用风力作为传粉的第二条途径。因为要产生花蜜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蓝蓟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在养蜂方面价值极高,在过去苏联每公顷可产蜜400~500公斤。这个季节,蓝蓟快要盛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