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复活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傍晚在居所附近的湖边散步。湖边浓密的树林已经长出了树叶,四季常青的草坪欣欣向荣。一处草坪上,几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在聚会,喝着啤酒,听着音乐,吸着电子烟。见到我们这样的东方面孔,他们友好地微笑打招呼。
这样没有距离限制的多人聚会是不允许的。德国从3月23日进入“封城”状态,不允许超过两个以上的非家庭成员的聚集。这一规定在刚开始被执行得很好,百姓大多规规矩矩地尽量待在家里,但随着时间延长,便出现了躁动不安的苗头。最先难以忍受这种“封城”的,便是喜欢社交的年轻人。
我家附近有个回收玻璃的垃圾桶(在德国玻璃专门回收,不能扔到自家的几种不同的垃圾桶里),之前从来没有满过,但在疫情期间经常满得装不了。葡萄酒瓶放在垃圾桶的盖上,成为疫情期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疫情里乱了节奏的不仅是人,更有社会活动:球赛停摆、店铺关门、学校休学、饭馆停业,就连千年不变的教堂礼拜活动,也改成了网上视频的形式,神父面对空空的教堂,通过网络传播福音。
这次新冠防疫,德国政府计划投入1000亿欧元。除了直接投入到医疗卫生系统外,剩下的主要是用来补贴受新冠防疫政策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另外,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还要出资去帮助受灾更加严重的其他欧洲伙伴。
不正常的生活越长,带来的后遗症也就会越大。但是,人们也知道,疫情一旦失控,带来的伤害也是难以想象的。如何在其中找一个适合国情的平衡点,以默克尔为首的德国政府需要作出决定。
4月14日,德国政府公布了关于新冠防疫的进一步方案。先说复学。在“封城”期间,德国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停课,幼儿园也只有少数在小规模地运行。
与学校复学直接相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还有家长的工作。在德国,孩子大多由父母自己看护,很少隔代抚养。所以,当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能去上学的时候,家长的工作也难免受到影响。
再说复工。在“封城”期间,几乎每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旅游、体育和文化产业。不需要外人到场参与的行业,比如工业、还有我所在的科研界,也同样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而不能完全正常运行。
4月14日德国政府规定:从4月20日开始,营业面积小于800平方米的店铺可以开业,但要对顾客的人数给予限制,而且顾客之间要严格保持距离。饭馆和小吃店可以营业但顾客不能进店,只能提供外卖服务。
随着4月20日的临近,很多小店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重新开业做准备。就是一些营业面积大于800平方米的商场,也有些在通过缩小营业面积的方法争取在4月20日开业。
4月30日,又到了德国政府做出新的防疫措施决定的日子。此前的两三天,每日新增病例已经下降到了1000左右。一方面,1000依然是个不小的数字,超过中国湖北之外很多省份的累计病例数。另一方面,因为解封的第一阶段已经实行了一个星期以上,新增病例依然在稳定下降,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5月4日,星期一,德国的疫情进入了解封的第二阶段。店铺的开放让大街上慢慢有了人气,理发店和饭馆开放解决了一些基本的生活问题;游乐场开放则让孩子有了欢乐,学校的缓慢重启让学生不再无聊,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开放则让好学的人有了去处。一切都在谨慎地回归正常,缓慢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