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面包的由来与保鲜小贴士

作者: cythina

来源: 吃货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0-05-07

本文详细介绍了吐司面包的历史由来,从其最初的动词含义到成为现代早餐主食的过程,并提供了面包保鲜的小贴士,强调了复烤和正确的储存方法对于保持面包新鲜的重要性。

作为常年占据我家餐桌的明星早餐担当,吐司面包真的是十分便利又百搭的存在,不管是抹果酱、做三明治,哪怕只是简单烤一下都很美味。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随处可见的吐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小面包呢?

说起吐司,大家下意识就想到一袋袋切好的方形面包片儿。然鹅Toast(吐司)这个词最初竟然都不是个东西(名词),它是在14世纪末由拉丁文的Tostum / Torrere演变而来,意为燃烧或烤焦,妥妥一个动词。

我们现在说的Toast本质上是指复烤面包,复烤面包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人类学会制作面包那会儿,但当时还尚未将这种技法和Toast这个词完全挂上钩。后来,嗜酒的罗马人发现加入面包屑、面包边可以有效降低劣质葡萄酒的酸度,使其变得更为可口,于是这种利用面包为酒或饮料调味的方式慢慢流行开来,直到这时,复烤面包才被正式冠以Toast之名。

至于今天我们习惯叫做“吐司”的方形面包,其实就是在方形模具中烤制的白面包,由黑暗料理专业户英国发明。17世纪,日不落帝国航海殖民时期,这款长方形面包因可堆叠存放、不会在颠簸的航行中滚落,成了海军及探险队出征的标配。后又因三明治的盛行,方方正正的吐司面包才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的主流早餐包。

新鲜出炉的面包表皮酥脆、内芯柔软、还有着迷人的麦香,可如果不能马上吃完,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没有一丝面包香气、还硬邦邦的难以下咽,这就是面包的老化现象(bread staling)。面包的老化不仅仅是失水变干,而是由淀粉的凝沉(回生)和结晶造成的结构性改变,但将其加热(60°以上即可)恰恰能将部分结晶的淀粉重新熔融成灵活的凝胶状(糊化),使其恢复到相对新鲜的状态。

同时,烤制的高温(155°左右)所带来的美拉德反应也增加了香味层次、赋予其更为美妙的滋味。

除了复烤,我们还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面包老化变陈。首先,切记一定不要冷藏,冷藏室的4℃正是淀粉凝沉、结晶的最佳温度,放冰箱冷藏并不能使面包保鲜,只会加速衰老。

如果在3天内能够吃完,那么直接把面包放在室温下就可以了(气温不高的话其实放一周左右问题也不大);吃不完的话,将面包切分好、用保鲜袋密封,放到冷冻室,吃的时候再Toast一下,这样保存的口感及风味损失几乎可忽略。当然,如果你的胃口够好的话,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出炉就马上吃光光啦 (*^▽^*)

UUID: 1bc28844-d71b-47ce-910a-0dad7de0104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5-07_不是杠,但吐司怎么就叫吐司了呢?.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