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肯尼亚的联合团队发现了一种微生物,能阻止蚊子感染疟疾,进而切断疟疾传播至人体的途径。他们在维多利亚湖边收集并研究一种按蚊时,发现一种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 MB)可以保护蚊子不受感染。研究人员表示,微孢子虫是一类寄生的真菌,在他们的研究中,5%的蚊子体内含有这种共生体。微孢子虫可以帮助蚊子的免疫系统准备就绪,以应对感染。
目前,研究人员正考虑通过感染雄蚊等方式,让该区域内更多蚊子获得对疟疾的抵抗力。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在搜寻地外生命时,科学家往往会关注那些氧气含量充足的行星。而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研究却首次发现,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氢气氛中生存繁殖。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分别将培养的大肠杆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氢气氛下,发现二者可以正常繁殖,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由于质量大于地球的岩质系外行星可以在其大气中保持大量氢气,因此这一发现拓宽了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范围,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或许比之前认为的更加丰富。
在泥盆纪时期,陆地植物从苔藓演化成了复杂的森林群落。最近,在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的古代植物化石,有助于解释植物如何演化出各种类型的孢子或种子。
研究发现,这些化石样本属于一种草本植物(herbaceous barinophytes),它们与石松类植物具有亲缘关系,出现在泥盆纪早期(大约4亿年前),是跨越栖息地传播的先驱陆地植物。这种植物能产生一系列大小的孢子,直径为70~200微米,开始出现孢子异型。这也解释了后续各种植物如何演化不同类型的种子。
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快速合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方法。
基于酵母的合成基因组学平台,研究人员将12个合成的病毒基因组片段和2个来自感染者病毒样本的DNA片段,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拼接并重建了这种病毒。在完成病毒基因片段的拼接后,他们通过优化合成病毒产生的病毒克隆,在一周后,获得了与患者样品中的病毒基因组极为相似的合成病毒基因组。这一技术将能帮助医护人员对突发性的病毒疫情快速做出反应,有助于加快诊断、治疗和疫苗开发的进程。
拟甲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等某些蓝藻能在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存。近日,一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的论文,揭示了这些蓝藻是如何从岩石中提取水分的。研究人员通过从沙漠采集、分析含有拟甲色球藻的石膏岩(水合硫酸钙矿物质),发现这种微生物可以使石膏岩发生相变,转变为脱水的硬石膏。只有当环境极为干燥时,拟甲色球藻才会分泌含酸的生物膜,并钻进石膏岩中获取水份。
这种独特的获取水分的方法,或能使生物在火星等环境中存活。
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中,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模拟了人类未来的居住环境。模型指出,到2070年,全球将有20亿~35亿人面临不宜居住的极端高温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人类文明史中从未经历过的。这些人多为难以承担空调费用的穷人,而具体数字,则取决于此后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速度以及全球人口增长情况。
卡介苗是用于预防肺结核的疫苗,由于其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因此也被考虑用于增强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对此,《柳叶刀》刊发通讯文章表示,虽然一些证据表明卡介苗或许有效,但人们仍需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即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是否有效,而在此之前,不应随意使用卡介苗。
截至北京时间5月5日9时30分左右,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580247例,累计死亡251365例。中国以外新增确诊逾7.6万例,累计确诊逾349.5万例;新增死亡人数4039人,累计死亡病例逾24.6万例。5月4日,英国卫生大臣表示,英国政府本周将开始在怀特岛进行追踪病例系统测试,但此次测试并不意味着怀特岛或其它地区的社交隔离措施将终止。
如有必要,政府还会将1.8万名流行病调查员的队伍进一步扩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表示,目前约15000个基因序列均显示新冠病毒非人造。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世卫组织并未收到美方称病毒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相关证据,从世卫组织的角度来看,此言论是推测性的;基于基因序列证据及世卫组织收到的所有意见,均表明病毒来源于自然界。
5月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学观察30例(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47例(境外输入9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