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4月27日10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超299万,其中死亡病例数超20.7万。制图:知识分子(数据来源:worldometers)
4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IBC)和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发布联合声明,以就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时需要考虑的基本伦理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并提升公众相关认知。
这份题为《关于新冠疫情的声明:全球视角下的伦理思考》表示,政治决策应该以可靠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但其合法化决不能仅凭科学,应对这场充满未知的危机,政治学、科学、伦理学和法学之间公开的对话尤为必要。另外,该声明强调各国要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采取行动,以避免他们的处境恶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新型传染病,现在已迅速发展为“大流行”的程度,急需全球生物伦理学的反思与应对。所引发的许多伦理问题需要我们抛开分歧,共同思考伦理上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根植于人权的生物伦理学和科学与技术伦理学应该在应对这一挑战性的“大流行”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生物伦理和科学技术伦理领域的国际咨询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外文缩写为IBC,简称“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外文缩写为COMEST,简称“世界科技伦理委员会”)认识到,为了把重点放在我们共同的需求和责任、参与对话、寻找克服眼下严峻局面的措施上,超越政治边界、地理边界和文化差异显得十分紧迫。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生物伦理和伦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基于政治决策须以科学为依据、以伦理为指导的信念,推进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建设性的对话。
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世界科技伦理委员会愿从全球视角出发,强调一些重要的、迫切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并呼吁各国政府基于以下建议采取紧急行动:
1. 由于“大流行”特别是由一种新的病原体所引发的“大流行”存在着不确定性,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健康与社会政策应该以可靠的科学证据为依据、以全球伦理的考量为指导。建议开展国际行动,尽可能地采用统一标准收集有关这一大流行病扩散及其影响的数据。
2. 在此背景之下,有人担心,在不确定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流行病学数据的回顾性分析而激发的政策可能会损害公众的安全。例如,“群体免疫”的概念需要非常谨慎的伦理审查,因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缺乏重症监护设施,该政策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并导致医疗状况无法维持。因此,个人健康和社区安全可能遭受负面影响。
3. 大流行病显然暴露了各国医疗体系的优缺点,以及获取医疗服务的障碍和不平等问题。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世界科技伦理委员会强调,卫生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无法充分获取医疗保健是许多问题的核心。政府需要把资源分配和建立强有力的公共卫生系统放在议事日程最重要的位置。
4. 在“大流行”时期,弱势群体变得更加脆弱。我们要尤其注意到与贫困、歧视、性别、疾病、丧失自主权或功能、老年、残疾、族裔、监禁(囚犯)、无证移民、难民和无国籍人士相关的脆弱性。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世界科技伦理委员会重申我们对保护弱势群体的集体责任,以及避免不论是口头还是身体上的任何形式的侮辱和歧视的要求。
5. 在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很高的风险。这突出表明,我们的健康权只能通过我们的健康义务得到保障,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集体层面。作为优先事项,我们需要在意识上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6. 政治家、科学家、权威人士和媒体发布的信息需要及时、准确、清晰、完整和透明。不同类别的信息是必要的,这样每个人,无论年龄、生活环境或教育水平,都能够评估情况。
7.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活动和临床试验来寻找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这些活动大多发生在地方层级。然而,与此同时,需要协调国际合作,并形成对伦理审查进程的共同理解。
8. 寻找治疗方法的紧迫性不应排除负责任的研究实践。研究人员必须遵守研究的伦理原则,并且考虑到大流行病的性质,必须警惕对研究成果的双重使用。所有研究活动均须由主管伦理委员会审查。
9. 手机、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在应对大流行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可以通过监控、预测和干预,影响疾病的传播和人类的行为。确保充分解决因使用这些技术而产生的相关伦理、社会和政治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0. 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国家、社区和个人之间设立了障碍,但这些极端的措施不应该损害应对大流行的国际合作,也不应该煽动或延续仇外和歧视情绪。出于道德的责任,我们应该构建团结与合作,而不是在孤立与排他中寻求庇护。
11. 大流行病揭露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包括提供能够进行诊断试验的试剂、防护口罩、呼吸机等方方面面。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世界科技伦理委员会呼吁国际合作与团结,而非局限于狭隘的国家利益,强调在国际公共卫生紧急时刻,富国有责任帮助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