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美国医药重镇:药厂四处招兵买马,打破常规加速研发疫苗

作者: 荔枝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0-04-23

本文记录了波士顿地区在疫情下的艰难复工和加速研发疫苗的情况。波士顿作为医药重镇,药厂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招兵买马和打破常规,加速疫苗研发。作者所在的公司为值班员工提供口罩和体温计,并保证员工不会因疫情失业。尽管工作福利有所提高,但疫情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截至北京时间4月23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超263万,其中死亡病例数超18万。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针对这一百年一遇的疫情,最好的解药是疫苗或药物,因此世界各国正在加足马力研发药物,中国和美国处在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第一阵营。为了早期研发出药物出来,美国政府给一些药企注入巨资,帮助他们招兵买马,扩张规模,药厂也在打破常规,加速药物研发。

波士顿地区是高科技医药公司云集的地方,本文作者亦在当地一家药厂工作,在公布限制令后,当地各行各业陷入停摆状态,但医药行业被排除在外,允许复工。作者所在的公司不仅为值班的员工发口罩和体温计,还提供免费的盒饭,并保证员工不会因为疫情丢工作。尽管员工的工作福利比往日更好了,但疫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本文记录了波士顿地区艰难复工、加速研发疫苗的一瞥。4月18日,再过一天就是中国的谷雨节气。

美国麻州人民院子里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却没有得到蒙蒙细雨的滋润,而是等来了一场鹅毛大雪,颇有点“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意味。这一天麻州的新冠感染确诊数较昨日增加近2000例,总数达到3.6万例以上,占总检测数的23%,麻州总人口的0.5%。逝者总数超过1500人,占确诊数的4.3%。而在全美范围内,确诊人数已超7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死亡病人超过4万,病死率5.3%。

这个时节的雪,水分很大。大颗的雪花又湿又重,坠地时没有冬日密雪的自在优雅。虽然在将化未化之间,但从半夜下到中午,地上还是积了厚厚的一层。有几个不甘困在室内的邻居出来散步,在雪上踩出一个个边际分明的湿脚印。我是六年前搬来波士顿的,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对这边的天气早就习以为常,但今年春天似乎格外地冷。看着朋友发出的雪景照片,感觉上一次被雪景刷屏似乎还没过去多久。

3月23日,麻州州长通过公共卫生部“建议”民众居家隔离,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并禁止10人以上的聚会。同时州长宣布了严格的企业限制令。除从事“必要服务”的单位外,所有企业和组织必须停业或者远程办公。在一份长达9页的清单里,政府详细列出了十余类可继续工作的“必要”单位,涵盖医药、执法、运输、能源、媒体,对保障民生不可或缺的行业。波士顿是医药重镇。

该地区众多的制药公司显然被包括在这份清单内,州长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制药公司很重要,你们的药不能停。然而,摆在制药公司面前的是一个比以往更加艰巨的挑战。在州长发布限制令的那一天,麻州的新冠确诊数飙升20%,总数逼近800例。这个数字在几周后甚至都比不上麻州单日增加的确诊数。而在当时这足以让人们感受到新英格兰上空的密布阴云,现在更浓烈了许多。颇有意思的是,当天波士顿也同现在一样,天降大雪。

我所在的公司在州长发布限制令的一周前,就已经自主开始了远程办公模式。公司唯一还亮着灯的地方是生产车间。而我工作的部门,因为是给药物生产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所以也不能完全在家呆着。电话里做不了的那部分工作,还是要派人去公司。为了减少人员出入,上面制定的方案是,轮流值班,每周只允许两个人进去,把大伙儿的活儿都包了。这部分工作量不算太大,同事们也都战友情深,合作无间,两个人倒也做得过来。

活儿少的时候甚至都不用一周五天都去。一个多月下来,我只轮到一次,而且只要去三天。出门的时候,除了口罩,我会戴上平时在实验室才用的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还会戴一顶帽子,兜里揣上小包装的消毒湿巾和免洗消毒液。当我准备停当后,和妻子郑重告别。五岁的女儿小雨看着已经认不出的爸爸,每次都会抱着我的腿大哭。小雨:爸爸,你一定要回来。我等你陪我练小提琴。我:小雨,爸爸会回来的。

那个小提琴就别等爸爸了,让妈妈陪你先练了。拖到晚上还是得练,不是吗?倒车的时候,小雨站在门口哭得撕心裂肺,伸出一只胳膊大喊: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妻子这时候体现出了一位坚强母亲的过硬素质,一只手死死拽住小孩,另一只手在我倒出车库的那一瞬,按下了关门的按钮。随着车库门重重地落下,小雨的哭声也渐渐变弱。我不知道在门的那一边,小孩是不是又被她妈带去看电视了。眼前变得有些模糊。我摘下了护目镜。

还是应该买免起雾的镜片啊。从我家开车到公司,一路上不会跟任何人有接触。但因为有州长的限制令,路上的车有可能会被警察拦下盘问,所以我兜里揣着一封信,这是公司高层写的“通关文牒”,在警察盘问的时候出示,警察就知道,我是从东边小镇而来,去往西边的公司执行必要的任务。来到公司,发现停车场很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找到这么近的车位,下车后走几步就到了公司大门。

门口搭起了一顶白色的大帐篷,员工必须穿过帐篷才能进楼。帐篷里有一名戴口罩的保安拿着红外温度计给每一个人量体温,这一点同国内的做法有些类似。同时他们还会发一个普通温度计带回家。没有口罩的还会领到一个口罩,当天使用。虽然当地政府最近才出戴口罩的建议,但公司早在几周前就开始给每一个来上班的员工发口罩,要求在楼里工作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然而,我也听其他药厂的朋友说,有的公司在早期建议员工不要戴口罩,以免引起恐慌。这让我听着有点耳熟。我是下午才去公司的,同一天值班的同事上午来,这样两个人不会碰到,有一种“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感觉。楼里空荡荡的,偶尔会碰到几个其他部门的同事。我们说话的时候,都按要求保持两米的距离,加上戴着口罩,需要喊得格外用力,才能让对方听清楚。因此,我们一般点个头,就算打招呼了。

公司的食堂还开着,但只有盒饭,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员工,这是公司给在非常时期给还要来上班的员工提供的一点小福利。另外,每个人会有一点额外的奖金,数目不多,但也是对这些员工顶住压力来上班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公司的CEO出来表了态。在给全公司的邮件里,CEO说公司的现金流充足,保证不会任何一个员工因为这次疫情丢掉工作。不论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工,不论在家还是在公司,工资都照发不误。

我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了五年多,波士顿遍地的新兴药企,让我有些蠢蠢欲动,但现在,我庆幸自己在这样的大公司。在这个时候,有一份工作就算是幸运的了。在美国,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运气。就在上周,超过500万人申请了失业救助。在过去的4周时间里,领取失业救助的人加起来总共是2200万人。这个数字达到了全美劳动力的13.5%。而在2008年前后的经济危机中,失业人口是800多万,而且是在两年的时间跨度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能力的雇主通过保障员工的工作,本身就是在为社会稳定做贡献。很多制药公司还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各种公益项目中。我在公司值班时,刚好看到公司在往外运一批捐赠物资,这是各个部门捐出的RNA提取和检测试剂盒。国民警卫队的车就停在外面,这批物资会送到当地检测机构,弥补检测试剂的不足。公司还鼓励员工参与捐赠,平时有1比1配捐的政策,就是当员工向正规组织捐赠时,公司会向该组织捐赠同等数额。

然而现在的政策是,配捐比例提高到了1比2,也就是员工捐1块钱,公司会配捐2块钱。相比我的雇主,波士顿地区不乏更加财大气粗的药企。光是从朋友那里听说的,知名药企艾伯维捐了3500万美金,百健捐了1000万。除此之外,不少当地药企更是直接参与到了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或试验中。百健和位于加州的VirBiotechnology正合作开发新冠病毒抗体。

安进和AdaptiveBiotechnologies也在进行同样的合作。艾伯维的艾滋病药物克立芝正被医护人员尝试用于治疗新冠。为表支持,艾伯维竟然做出一个罕见的举动,宣布暂时放弃该药的专利权,以便更多厂家可以对该药进行生产。在这场战役中,波士顿地区最受瞩目的无疑是Moderna公司了。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领跑者,他们开发的mRNA疫苗目前正在一期临床试验阶段。

近日,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生物医学高等研发中心为加速这一疫苗的开发,给Moderna公司拨款近5亿美金。消息一出,Moderna股价盘后暴涨21%。手握这笔钱的Moderna,也自知肩上责任重大,一刻不敢耽搁,立即开始招兵买马,张榜招收150名医药才俊,以求有足够人手,拉开一场不眠不休的攻坚战:晚上不眠,周末也不休。这个扩张规模不可谓不大。要知道,该公司现在也才700人左右。

Moderna公司在新冠疫苗响应速度上也十分惊人,早在新冠病毒序列公布的第三天,也就是1月13日,他们就开始进行新冠疫苗的研发了,彼时新冠肺炎还没有大流行,美国甚至还没有出现确诊的病例。在往常需要耗时十多年的疫苗和药物研发领域,当下的迫切需求让政府和药企纷纷打破常规,以冲刺的速度前进。作为一名医药人,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各国制药先锋能否创造奇迹,我们翘首以待。

UUID: fe315bef-63f4-4b17-83af-2eada732e9b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4-23_疫情下的美国医药重镇:药厂四处招兵买马,打破常规加速研发疫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