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已于今年1月30日退役,而官方也于近期公布了由斯皮策望远镜退役前五天拍下的加州星云:一团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幽灵星云”。这是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后一张镶嵌图,也是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一生中捕获的数百张镶嵌图之一。该星云距离地球约1000光年,用光学望远镜观察时,它看起来非常像美国加州的地理外形。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图像显示:加州星云中,与气体混合的温暖尘埃吸收了附近恒星的可见光和紫外光,然后将吸收的能量重新发射为红外光,形成了特殊的美丽景象。
胚胎干细胞(ESC)会在特定时期经历不可逆的分化,从而形成超过200种细胞类型。《细胞-干细胞》的新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早期和胚胎干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一旦被激活,大约只要数分钟,细胞就会完全走向分化。
研究测试了名为GATA3的基因,如果人为激活该基因,ESC会迅速分化,但是失活该基因,细胞过程则会出现延滞。在过去,科学家认为ESC分化可能要3天左右完成,现在这一发现说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确定时间远早于预期。
根据进化论,动物个体为了群体而“程序性”死亡非常不明智。但在秀丽隐杆线虫身上,科学家发现了个体自我牺牲的机制:它们的基因里有一种自毁机制,使它们在衰老前就死亡。
在某些个体中,这部分基因突变而受到抑制,它们便会长寿得多。现在,一项发表于《衰老细胞》的研究通过模型指出,食物资源有限时,线虫的提早死亡、繁殖周期缩短、后代减少等不利于个体的机制,都会导致群体适应性增加。作者推测,这种自毁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群体性微生物中。
美国航天局(NASA)日前在官网上宣布,NASA两名宇航员将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7日16时32分乘坐SpaceX载人龙飞船,随猎鹰9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试飞是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对载人龙飞船执行国际空间站长期任务认证之前的最后一个主要步骤。一旦飞船进入轨道,宇航员和SpaceX的任务控制中心将验证飞船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在大约24小时内,龙飞船将到达规定位置与空间站交会和对接。成功对接后,两位宇航员将进入国际空间站,除了科研任务,还将完成NASA宇航员首次在轨测试飞船系统。
近期《自然-生物技术》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CRISPR的诊断工具可以快速检测出SARS-CoV-2。这一诊断工具大概需要45分钟就能给出结果,准确性与传统的RT-PCR检测相当。
新工具被命名为“SARS-CoV-2的DNA内切酶靶向CRISPR反式报告系统”(DETECTR),主要依赖Cas-12a切割病毒基因组来确认病毒存在。在36名患者的测试中,与美国CDC使用的RT-PCR检测相比,新方法测试的阳性预测符合率为95%,阴性预测符合率为100%。
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区都非常依赖于食品的进口。
近日,发表于《自然·食品》的一项研究,模拟了多种农作物原产地与消费市场间的最小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带谷物(小麦、大麦、黑麦)、水稻和豆类作物,全球约有27~28%的人口能从直径100千米的范围内获得,热带谷物(小米、高粱)的比例为22%,而玉米和木薯仅能达到11~16%。
研究者警告,对于全球大部分地区来说,仅靠本地生产不能满足当地对食物的需求,而COVID-19的大流行可能会导致全球食品供应链的中断,这将对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风险。
在考古研究中,粪便化石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粪便主人健康、饮食等信息。但问题在于,要确定数千年前的粪便来源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分辨人与狗的粪便。一项发表于PeerJ的研究,找到了一种全新手段:研究人员结合古代粪便主人的DNA分析,以及通过现代粪便中微生物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准确判断粪便化石是否属于人类。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不仅可以追溯古代人类的生活习性,还将成为其微生物组分析的开端。
截至北京时间4月20日9时左右,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402076例,累计死亡165106例。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华盛顿州于4月19日宣布,由于怀疑受到污染,该州已经紧急召回1.2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
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与地方政府代表和社会各界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复工复产计划,预计5月4日起逐步放松管控措施、恢复生产。4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其中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4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3例,内蒙古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疑似病例(上海2例)。
4月19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9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