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上街了,我们不理它就好

作者: 花蚀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0-04-20

文章讨论了城市中黄鼬的常见性及其与人类的相处方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出现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强调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应保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

4月8日,武汉解封。一位“黄大仙”上街巡游,让大家直呼可爱。城市里的黄大仙在很多城市里,黄鼬都特别常见。它们是一种适应了人类环境的动物,在城市中,靠捕猎老鼠、捡垃圾维生。对它们威胁比较大的,是流浪狗、流浪猫,毕竟打不过,但黄鼬也能靠灵活的身体和强大的臭腺防御。相对来讲,黄鼬还算是一种与人类相处比较和谐的城市动物。但很多朋友还是没见过黄鼬。为啥呢?没注意,或者观察的地区、时间不对。

我在武汉见过很多次黄鼠狼,有两次印象特别深。一次是在武汉动物园。那一次是上一个鸡年的正月初一,我到动物园里逛了逛。然后,在孔雀的笼子旁边看到了一只黄鼬。这个小家伙蹦蹦跳跳的跑到了孔雀笼旁边,隔着两道铁丝网,似乎对着孔雀垂涎欲滴……另一次是在一个老小区。那次我在给奶奶守夜,其他亲戚在灵棚中打麻将,我不打牌,无所事事。突然听到旁边的花坛里里窸窸窣窣的,转头一看,一只黄鼬正在其中穿行。

虽然萌,也要保持距离。但视频里那只黄鼬,看起来就是不太对。如此不怕人,反而扒人腿上要吃的,实在有点反常。我们武汉对黄鼬的态度很平和,之前还做过买黄鼬野放到城市里抓老鼠的事儿。但这么不怕人的黄鼬个体还是太罕见了,不排除有被人养过、喂过的可能性。视频里有些市民在投喂黄鼬,甚至还有直接跟它接触的。这可不太好。有研究证明,雪貂对新冠肺炎易感,那么,它们的亲戚黄鼬,对新冠肺炎易感的可能性不小。

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是,手上如果有病毒,抹到了黄鼬身上,是不是风险?再说了,咱们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身上是不是有别的啥病原体,至少也会有一些细菌,对吧?但这里并不是暗示要灭黄鼬。没有证据显示黄鼬能把新冠肺炎传给人,是人害它们,不是它们害人。而且,黄鼬是我们的灭鼠盟友。它们控制老鼠的功劳那可就大了去了。再者,如果大家都投喂,让这些小家伙形成了向人乞食的习惯,也不是好事。

即使我们不考虑病原体,也得考虑一下人的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不会伤害黄鼬,但还是有些混蛋的。如果不怕人的黄鼬遇到了混蛋,上去打个招呼就被打坏了,那得是多让人难过的事情?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地的人纷纷在家自我隔离。不再有人类干扰,于是,很多小动物出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这样的画面让人看着非常安慰,也能让人反思我们人类对世界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有些动物是城市里本来就有的,只是平常都躲着人,或者活动范围没那么大。例如,新加坡的水獭们,平常在郊区待着,现在竟然都跑到鱼尾狮公园里玩了。但是呢,我又有几分忧虑。例如印度的那只灵猫,这明显是从周围森林里进的城。它看起来身体状态特别不对,这种动物应该特灵活特机敏,但视频里的样子蔫儿了吧唧的——野生动物轻易不会暴露虚弱,这是为了自保,因为一旦暴露,别的动物就打它主意了。

大概正是身体状态不好,被迫离开了栖息地,误打误撞进了城。这样的野生动物进城,进了也就进了。但如果它们又出城回到了大自然当中,可能就会有一些风险……什么风险呢?我们做一个比较大胆的设想,比方说,会不会把新冠病毒带回野外?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对各种野生动物有多大的危害。在一些溯源性的研究中,科学家猜测病毒的中间宿主是穿山甲。

这个结论还有很大的争议,但至少我们确认,有一种和COVID-19极为相似的冠状病毒,能够感染马来穿山甲,而且有可能致死。目前,也有科学家研究COVID-19对猕猴的影响,但似乎猕猴感染后状况没有人类那么差。而别的动物,好像就没啥研究了——疫情刚爆发,大家还没腾出手研究呢。而且总不能找来一堆各种动物做测试吧。按照病原体的常理,演化关系近的物种更容易感染同一种疾病,身体的反应也类似。

如果COVID-19在人类当中传染性这么强,致死率也比较高,那它对各种猩猩的杀伤性大概并不低。如果,人类把COVID-19传给了各种猩猩,猩猩们中招后真受了很大的影响,那咋办啊?这不是杞人忧天。

2018年,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人类到大猿的病原体传播日益成为灵长类保护的威胁》(Pathogen Transmission from Humans to Great Apes is a Growing Threat to Primate Conservation)的综述性论文。

这些科学家跟踪了论文库里大猿感染人类疾病的研究,发现自1964年到2012年以来,科学界报道了31个大猿感染人类疾病的疑似案例,另外还有2个完全确认。这些疾病,最弱的也是流感,可怕诸如埃博拉。涉及的大猿哪个物种都有,也不限人工饲养个体和野外种群。更可怕的是,因为人口的增加,人类不断向大自然进发,大猿野外种群和人类接触的次数是增加的。更多的接触,肯定会带来更多的病原体,于是就会带来更高的风险。

风雨同舟,共度风险。进城的动物把疾病带回野外,这种事情,稍微一琢磨其实就能想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需要因此防备这些偶然出现的野生动物,更不意味着应该去消灭它们。为啥呢?因为没用。你就算挡住了进城的野生动物,附生于城市的流浪动物也是会往自然界里跑的,人类也会经常跑野外里去。真正的风险,在于无畏地弥平城市和野生动物之间的隔阂,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盗猎,是竭泽而渔的毁林,而不是偶然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小动物们。

慎之,慎之。

UUID: 8aaa63b6-d744-4090-9e0b-54d745a12d7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4-20_“黄大仙”上街了,我们不理它就好.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