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沉迷于捕虫?

作者: 阿丘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4-18

本文探讨了日本人为何对捕虫如此热衷,从历史文化、教育制度、科学研究到现代文化作品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想必两周过去,除了你之外全世界的人都在沉迷《动森》了吧。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移居到一座无人岛上,捕鱼、捉虫、摘水果……通过各种方式将你的小岛发展建设成最独特的样子。事实上,如果你恰好玩过足够多的日系游戏,那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捕鱼和捉虫的要素。这样的共性显然有其原因。

日本的小学大都会在暑假给学生们留一项观察自然的调查性作业;而昆虫因为容易获得、特点鲜明而非常易于观察,自然就成为了孩子们首选的调查对象。

事实上,放眼全世界,论与昆虫的关系之深,再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出日本之右。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就已经出现了蜘蛛、蚕、蟋蟀、蝉、萤火虫、蜻蛉、虻等数种昆虫,但真正大规模吟咏各类昆虫的作品,出现于日本的平安时代。而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国学者本居宣长提出了名为“物哀”(物の哀れ)的日本传统美学,以此建立起了日本古典文学审美。

直到1868年日本开始推行明治维新,整个国家全盘西化。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还吸收了大量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近代科学知识——其中就包括昆虫研究。科学之虫田中芳男早年修习西洋新学和本草学,后转而研究博物学。他因为有着丰富的近代科学知识,而被江户幕府任命为“虫捕御用”,即直接受雇于幕府的捕虫者。

政府的推行在日本国内掀起了一阵昆虫热潮。到20世纪初,这股热潮已经到了几乎可以称之为“异常”的程度。日本出版机构东京虫乃社在其刊物《虫》之中写道:“说到昆虫的人气之高涨,无论学者文人还是政客民众,交口皆是昆虫云云,正可谓昆虫黄金时代是也。”当时的昆虫热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进入安定成长期,人们开始关注都市化和工业公害对昆虫生态带来的影响。受此思想渗透,日本政府1971年明确规定,在小学教学中应对昆虫予以“观察”而非“采集”。不过近年的一些研究指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儿童在进行着“虫取り遊び”,即捕虫游戏。

时至今日,日本仍然举办着全世界最多的、和昆虫相关的公众活动。根据保坂哲朗等研究者的统计,在日本各地,每年仅仅是“萤火虫祭”就有超过210场次,其他的蝴蝶、蝉、蜻蜓等多种昆虫相关的祭典,也有少至40多至160场次不等的规模。

在昆虫文化的熏陶之下,日本的创作者们创作出了诸多以昆虫为主题的作品,横跨文学、电影、游戏、动漫等诸多领域。像在宫崎骏导演的名作《风之谷》中,腐海之中王虫成群出现的场景可谓是震撼非凡。而主角娜乌西卡的献身与复活背后隐喻的,是生态的破坏和大自然的反扑——或许只有在与昆虫灵魂共生的日本,才能够将这样的思考以如此动人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而言之,日本的“虫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日本所产出的优秀作品的同时,如果能够对其文化背景也有一些了解的话,想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

UUID: 274b8b31-ac51-4121-a568-175aeaca977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4-18_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沉迷于捕虫?.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