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妇女报》以《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阔发展空间》为题,刊载了对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入选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铭的报道。
1983年12月22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极大鼓舞了国人的士气,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出现在次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这道考题让打小就具有数学特长的张铭萌生了大学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想法,而想要挑战高科技的决心,最终促使她作出了选择。
1984年夏天,张铭如愿成为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张铭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是“操作系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张铭记得,当时同学们对学习十分投入和认真。为了节约时间,很多同学进机房还随身带着饭碗;为了赢得更多上机时间,同学们经常拿着东拼西凑的“机票”,在机房一待就是一整天。
“做科研没有捷径,只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扎实了……待回头再看,你会发现,你已经走到了别人的前面。”张铭说。在北京大学一路读完硕士、博士后,张铭留校任教,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老师。
从事计算机教学,张铭从1995年开始讲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是北京大学26门一流本科课程之一,2004年该课程录制成课堂视频,并于2008年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国内第一批在线教育慕课课程,2016年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被评选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授课方式和内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即便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一流学府,张铭也会碰到“计算机是男性的领域”“女性不适合做IT”这样的问题。张铭注意到,自己所在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近年来招收的女生人数比以往有所下降。而且,根据媒体提供的数据,1990年,计算和数学行业的女性职员占35%,但到了2013年仅占到26%。
2020年“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共有179位女性上榜,这一人数,仅占全球最具影响力AI学者全部人数(2000名)的9%,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张铭认为,这些现象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巨大压力以及女性对计算机行业的认知偏差在起作用。其实,“女生更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在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并不逊于男生。而且,女生在写论文时,更善于措辞遣句和图形展示,能够较好地呈现表达。
”在张铭看来,计算机已经成为基础性学科,将来的社会,不论是处理数据,还是简单排版,做问卷调查等,计算机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要鼓励更多女生学习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