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英国剑桥大学Ziad Mallat研究小组发现,白介素33信号调控铁循环巨噬细胞的发育。相关论文4月8日在线发表于《免疫》。
研究人员证明,白细胞介素(IL)—33与红细胞相关并与血红素共同作用,通过激活MyD88衔接蛋白和IL-33受体IL1RL1下游的ERK1/2激酶来促进成熟红髓巨噬细胞(RPM)的生成。缺乏IL-33和IL1RL1的小鼠显示出不良铁循环并增加了脾脏的铁沉积。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研究表明,在RPM前体(保留了分化为RPM的全部潜力)的发育过程中,IL-33信号下游的GATA转录因子发挥了作用。
因此,IL-33指导RPM的发育,从而作为对生理性红细胞损伤的反应,这些研究对铁的循环利用和铁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Ira Tabas和Xiaobo Wang小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发现胆固醇通过稳定肝细胞中的转录因子TAZ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该成果4月6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研究人员发现肝细胞中胆固醇增加会上调TAZ并促进纤维化NASH。
ASTER-B / C介导的质膜胆固醇内在化激活了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AC),引起钙—RhoA介导的途径,抑制β-TrCP/蛋白酶体介导的TAZ降解。给小鼠饲喂富含胆固醇的NASH诱导饮食,肝细胞特异性的ASTER-B / C、sAC或RhoA沉默可降低TAZ并改善纤维化NASH。胆固醇—TAZ途径存在于人原代肝细胞中,并且与人NASH肝脏中的胆固醇、TAZ和RhoA途径相关联。
因此,肝细胞胆固醇通过增加TAZ表达促进纤维化NASH,这为NASH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John A. Spertus课题组比较了冠状动脉疾病侵入或保守治疗的健康状况结果。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ISCHEMIA试验中,采用血管造影评估和血运重建的侵入性方案并未减少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中度或重度缺血患者的临床事件。
该试验的次要目标是评估这些患者与心绞痛有关的健康状况。研究组对此前2295名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2322名接受保守方案的患者进行了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调查,分别于1.5、3和6个月进行,之后每6个月一次,对心绞痛相关症状、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此健康分析的主要结果是SAQ得分,0-100,分数越高越健康。基线时,有35%的患者报告前一个月没有心绞痛。
两个治疗组的SAQ总分均增加,侵入性治疗组在3、12和36个月的得分分别比保守方案组高4.1分、4.2分和2.9分。基线时心绞痛发作频率更高的参与者之间差异更大。总之,对于总体中度或重度缺血人群,接受侵入性治疗与保守方案相比,与心绞痛相关的健康状况有较大改善。无症状患者之间差异最小,基线时有心绞痛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
美国华盛顿大学Obi L. Griffith、Malachi Griffith等研究人员合作,建立了对癌症体细胞基因组变异临床注释的统一数据库。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精准肿瘤学研究依靠对基因组变体的准确发现和解释,从而实现个性化的诊断、预后和治疗选择。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框架,用于统一对变体注释,从而生成了包含12856个集合解释的元数据库。
由于这种协调,研究人员证明了不同变体、疾病和药物的资源之间重叠的巨大收益。随后,研究人员证明患者队列与潜在临床意义统一注释的匹配度得到了改善,其中每个个体数据库的平均33%增长到总计57%。这些分析表明相关研究对开放、可互操作的变体注释数据共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