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新西兰人统治了地球,那么世界第一线上百科全书一定会改叫“Kiwipedia”。新西兰人热爱几维鸟是出了名的,就连自我介绍的时候,也爱说“I’m a kiwi”,而不是“I’m a New Zealander”。新西兰合议改个国旗,还有带着几维鸟图样的国旗参选。
新西兰的国鸟是几维鸟,而猕猴桃因为长得和它相像,所以被叫做kiwi fruit,荣升为新西兰的国果。那么,国花呢?反正我没有听说过什么kiwi flower。什么,你说西兰花?新西兰的超级萌物好了言归正传。几维鸟是无翅鸟科无翅鸟属下五种现生鸟类的统称,北岛褐几维brown kiwi(Apteryx mantelli)是其中之一。
另外四种几维鸟分别是:南岛褐几维 tokoeka(A. australis)欧加里托几维 rowi(A. rowi)大斑几维 great spotted kiwi(A. haastii)小斑几维 little spotted kiwi(A. owenii)上个世纪末,北岛褐几维和南岛褐几维被看做不同分布地的同一个种。然而最新的遗传学证据表明,它们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分类学上,几维鸟属于平胸总目(Ratitea),它们的胸骨之上不具供胸肌附着的凸起——龙骨突,因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像别的鸟类一样飞行。我们熟知的鸵鸟就属于这个目。在不能飞这件事儿上,几维鸟比其它平胸鸟类有更多的理由:它们的翅膀严重退化,留下的痕迹被埋在羽毛中,完全看不到;它们的羽毛柔软得像哺乳动物的毛一样,同时也没有像鸟类一样的廓羽。
新西兰偏居一隅,岛上有众多不会飞的鸟,许多为本国独有,包括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a)、南秧鸟(Porphyrio hochstetteri)等。在人类登上新西兰岛并带来哺乳类猎食者之前,新西兰的肉食者一直是鹰类,不飞并且躲进树丛的策略更有利于众鸟从鹰爪下逃命。于是经过环境的选择,岛上一些鸟类向着不飞的方向演化。
有人把几维鸟和鸭嘴兽一起归为物种演变过程中过渡的物种,因为几维鸟有些方面太像哺乳动物了。除了柔软细密的羽毛外,它还具有低于绝大多数鸟类而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体温,比大部分鸟类多出了一个卵巢。它的腿骨内有骨髓,异于大部分鸟类的空腔骨骼,而近似于哺乳动物骨骼。而且,几维鸟还是世上唯一鼻孔长在喙顶端的鸟。
原住民毛利人传说,森林圣火把几维鸟的羽毛都烧焦了,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它们的名字“kiwi”也是毛利人给取的,因为几维鸟叫声高亢尖锐,音同“kiwi”。一个小眼睛短翅鸟这样叫当然是很萌的,但新西兰人自称“kiwi”,这显然有卖萌嫌疑。毛利人与几维鸟渊源颇久。他们认为几维鸟受森林之王——塔尼玛胡塔(Tane Mahuta)的庇护,古时会举行类似于祭祀仪式的捕猎几维鸟的活动,被捕获的几维鸟的毛与亚麻一起,编织成一种叫做“Kahu-kiwi”的神圣斗篷。
几维鸟眼睛小,视力不佳,五米外雌雄莫辩,十米外人畜不分。它们白天经常撞墙撞树,但到了夜里,就像换了一只鸟。这些看上去呆呆的家伙不仅夜视能力好,而且嗅觉发达,在鸟类中居次席,略逊于秃鹰。它们依靠着长嘴和顶端的鼻孔,拣食蚯蚓、蜘蛛、昆虫等等,一抓一个准。一些好吃的植物果实也不会放过(不过,并不包括猕猴桃)。
在婚配制度上,几维鸟选择一夫一妻制。一家人其乐融融,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盖房子,有些几维鸟家庭在活动范围内,会挖几百个洞当巢穴。成熟的几维鸟雌鸟和鸡差不多大。但是它们产出的蛋,重量差不多有雌鸟体重的三分之一,只比鸵鸟蛋小一点点,与鸸(ér)鹋(miáo)蛋大小相当,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了。
几维鸟为什么要产如此巨大的蛋?有假说认为,在人类登陆新西兰之前,岛上几乎没有窃食蛋的哺乳动物,而更大的蛋拥有更多的营养和更高的成活能力。也有人认为,几维鸟的祖先体型很大,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变小,而蛋却仍保留了原始的大小。通过对平胸目进行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人们发现,一度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现已灭绝的象鸟科(Aepyornithidae)是几维鸟最近的亲戚。
基因组数据库显示,几维鸟群体基因变异较少,多样性低,基因家族相对单一,这对几维鸟种群的存续产生了威胁。为此新西兰政府采取了行动,开展几维鸟的保育工作,他们建立了保育中心,控制捕食者的活动,还在野外建造了许多木质小巢,供几维鸟居住。
在人类的密切监视之下,几维鸟的命运尚且如此,我们不得不为更多的几维鸟宝宝担忧。事实上,95%的几维鸟在成年之前,就被猫、白鼬等随着人类登陆新西兰的猎手杀害了。
一个世纪之前,新西兰的几维鸟数量以百万计,而如今,北岛褐几维的种群数量估计只有35000只上下。人类的活动对于几维鸟的影响,实在是令人胆寒。不过好消息是,从整体上看,新西兰的保护措施正在逐渐奏效,几个保护区内的几维鸟数量有显著的增长。愿它们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