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在这里,生命经历过数次反反复复的灭绝与爆发,才发展出了今天的地球样貌。目前普遍认为,地球历史上曾出现过约五次最主要的大灭绝事件,也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很短时间内,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几乎全被抹去。古生物学家在全球化石记录中观察到物种消失。目前,人们对过去的几次灭绝事件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但推测大多可能与快速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而生物学家同样怀疑,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奥陶纪末期(约4.5亿年前),约85%的生物灭绝。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奥陶纪大灭绝是冈瓦纳古陆的冰川作用的结果。这一全球性的冰川事件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大陆架生态空间减少,加上冰川本身造成的降温,很可能是这一次大灭绝的综合驱动因素。
泥盆纪末灭绝事件(Late Devonian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泥盆纪后期(约3.59亿年前至3.7亿年前),此次事件被认为主要对海洋生物造成了重创,使得约70%的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灭绝被认为包括了约在2000万年内延续的一系列灭绝的“高峰”事件,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周期性突然的下降。
这些变化可能是西伯利亚火山活动的后果,一次大规模喷发可能会导致海平面快速波动,海洋中氧气含量降低,并导致其他环境变化。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二叠纪末期开始(约2.52亿年前),约96%的物种(56%的属)灭绝了。这是地球地质历史上目前已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灭绝。
一种假说认为,它是由西伯利亚暗色岩区域的大规模喷发引起的,这可能是一次巨大而漫长的火山事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的连锁反应。大气中迅速引发温室效应,海洋被酸化并导致缺氧。臭氧层被部分破坏,致命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地球花费了千万年时间才得以恢复生态的多样性,而这场大灾难造成的不稳定,可能也导致了三叠纪时期不稳定的地球环境。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三叠纪末期(约2.01亿年前),约76%的物种(约47%属)消失。此次灭绝事件与二叠纪末的灭绝事件有一些相似之处,据推断它可能是由另一次大规模的喷发引起的,来自中大西洋岩浆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这或许也预示着超级大陆“泛大陆”的分裂。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约6550万年前),约76%的物种灭绝。这或许是最“著名”的一次大灭绝。随着对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深入研究,“小行星撞击说”被广泛接受,许多学者认为小行星撞击可能是此次灭绝的关键因素之一,撞击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效应,甚至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组成,使得当时的生态系统瓦解。
但同样是此次灭绝留给了哺乳动物机会,哺乳动物很快适应了新空出的生态位,这颗星球自此几乎成为哺乳动物的天下,哺乳动物不断繁衍蓬勃,最终孕育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物种——人类。而恐龙也有一部分幸存的分支也留到了今天,它们就是我们熟知的鸟类。
全新世灭绝事件?(Holocene extinction event?)发生在约10000年前,大约从人类开始主宰地球之时,并延续至今。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其实是地球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球的变化,物种的灭绝一直在发生。与大规模的死亡相比,这些灭绝是“小批量”的静态灭绝,被称为背景速率(background rate),在历史上和化石记录中都有它们发生的痕迹。但目前一些观点认为,由于一系列人类活动,造成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丧失,物种加速灭绝。这是否意味着,第6次大灭绝已经来临?
如果真是这样,是否又会如一本有关第6次大灭绝的书中所说:智人可能不仅仅是第6次大灭绝的诱因,也有可能成为这次灭绝事件的受害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