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回说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把引力场和时空弯曲的几何联系起来,而时空几何又取决于物质分布的情况。那我们用什么来描述弯曲时空的几何呢?几何(Geometry)英文原意为测地术,当我们去测量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图1左边的平面,我们只需要一把直尺就可以丈量两点间距离。但要测量右边弯曲球面上的距离,直尺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需要一把和球面一样弯曲的尺子,这样在不同空间丈量“距离”的尺在几何上就称为“度规”,即度量规则。
直尺和弯曲的尺子是两种不同的度规,数学上用一个“度规张量”表示。度规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几何量和物理量,确定度规,就确定了时空的曲率、距离、夹角、面积等一切几何性质,所以广义相对论的主要研究都集中在确定和研讨时空的度规上。
场方程实质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通过不同的物质分布,去解场方程,得到不同的度规,从而了解不同物质分布下时空的几何性质。
例如最早解出来的爱因斯坦场方程精确解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度规,描述一个静态、球对称的物质分布在其外部造成的时空弯曲;Kerr度规、Reissner-Nordstr m度规和Kerr-Newman度规分别描述了匀速转动球体、静态荷电球和匀速转动荷电球外部的引力场分布,这四种度规也分别对应着四种黑洞。而要描述我们的宇宙,则需要弗里德曼等人提出来的满足宇宙学原理的FLRW度规。
挑战爱因斯坦:动态演变宇宙模型。俄罗斯的数学家弗里德曼(Aleksandr Friedmann)在1917年开始利用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型。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场方程描述物质分布下的时空几何,所以一个宇宙学模型一般也分成两部分:(1)时空几何(2)物质分布。要解这个复杂的张量方程,现代常常借助计算机。为了简化方程,弗里德曼对宇宙的几何做了如下假设: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
也就是说,宇宙中没有一个地点是特殊的,所有地点都是平权的。这个假设今天被称为“宇宙学原理”。现代大规模星系巡天显示,在数百个Mpc(pc是秒差距,距离单位,1pc=3.26光年,1Mpc=106pc)的大尺度上,宇宙确实是可以看作整体均匀、各向同性的。
在宇宙学原理假设之后,弗里德曼立即发现,可以得到很简单的时空几何的度规形式。弗里德曼得到的度规形式后来又由Robertson和Walker各自独立导出,所以这个时空几何的度规今天又称为“FLRW度规(Friedmann-Lemaitre-Robertson-Walker)”,几乎所有的现代宇宙学理论都基于FLRW度规,至少在一级近似是这样。
宇宙并非静态,而是随时间演变的。与爱因斯坦开始就设定一个静态宇宙的假设,然后通过添加宇宙学常数来使他的理论符合预期的做法不同,弗里德曼直接从不含宇宙学常数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出发,看看采用不同的密度参数的值,可能产生的宇宙模型。弗里德曼的模型只取决于三个参数:H:哈勃参数,反映宇宙膨胀的速度;Ω0:物质密度参数,等于宇宙物质密度和临界密度的比;Λ:宇宙学常数。
弗里德曼1922年的文章中,他将宇宙学常数设为0,这样就没有力量来抵消引力,宇宙模型就会变成动态演化的。弗里德曼指出宇宙的演化命运可能有三种,到底是哪一种取决于宇宙开始时膨胀有多快以及包含的物质有多少。第一种可能性,如果宇宙物质密度比较大,Ω0>1,引力的拉拽最终会让宇宙的原始膨胀停止,然后坍缩直至崩溃;时间和空间则是有限的,宇宙曲率为正,像个球面。
如果有个小虫停留在表面上,会发现平行线总会相交,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我们称之为“闭合”的宇宙。第二种可能性,宇宙密度太低,Ω0<1,引力无法克服初始的膨胀,最终宇宙将膨胀到永远,宇宙的命运是大冻结;这种情况的宇宙曲率是负的,像个马鞍的表面,如果有个小虫停留在表面上,会发现平行线不相交,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这种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我们称之为“开放”宇宙。
第三种可能性取一个折中的密度,Ω0=1,也就是宇宙密度等于临界密度。这种情况下宇宙仍然无限膨胀,既不会坍缩到一个点,也不会膨胀到无穷大。我们称之为“平坦”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