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重视农桑,即便是高墙内的帝王家也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传统。明清时期,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在皇家耤田里亲自耕田,皇后则带领宫中妃嫔采桑养蚕。这些劳作虽然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但一直备受统治者重视,代代相传。
明清时期,每年农历二月,皇帝会到先农坛举行祭祀活动。先农坛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现存的先农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明清两代都在这里祭祀先农神。
在祭祀前两天,皇帝要进行斋戒;祭祀当天早上,皇帝不到8点就离开皇宫,到达先农坛后要为先农神献上供品,并在乐队的伴奏下,率领大臣们对先农神行三跪九叩之礼。祭祀过程分为迎神、初献、亚献、三献、送神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会配有不同的音乐和舞蹈,仪式繁复而隆重。
祭祀仪式结束后,在臣子们的簇拥下,在彩旗招展、金鼓齐鸣、乐团合唱中,天子的豪华耕田队开始了耕作。不过,皇帝在田地中耕作时间很短,三推三返,然后就可以上观耕台看其他人劳作了。跟皇帝一起来亲耕的还有“三王九卿”,三位王公五推五返,九位大臣九推九返,最后顺天府的官员、老人、农夫等完成剩下的耕作。
明清时期,紫禁城外的皇家西苑中修建了蚕坛、采桑所,每年农历三月,皇后要在蚕坛进行祭祀活动。祭祀先蚕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比如,皇后、妃嫔、公主、福晋、命妇等贵族女性要斋戒两天;祭祀当天破晓时,内务总管就要带人将牛、羊、猪等供品放好,掌仪司将中和韶乐陈设在坛下。一切就绪,皇后便在众人陪同下乘坐凤舆出宫,前往蚕坛拜祭先蚕。
如果在蚕坛祭祀之前,蚕宝宝已经出生了,在祭祀之后的第二天,皇后就会率众驾临浴蚕所,要亲自采桑叶喂蚕,这就是“躬桑仪”。要是在蚕坛祭祀前蚕宝宝还没有出生,就只好等到它们出生之后,找时间再进行躬桑仪。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0天,这些参加过躬桑仪的蚕宝宝很快就长大了,吐丝结成的茧会经过精心挑选送回皇后手中,皇后再献给皇帝、皇太后。之后,还要选定吉日,皇后与参加躬桑仪的众女眷选出一部分蚕茧,亲自缫丝,染成红色、绿色、黑色、黄色,用于绣制祭服。
从繁冗的皇家祭祀到精彩纷呈的民间活动,从春秋时代到明清,再到当代,无论以何种方式,春天里的中国人都在表达对农桑的重视,对先祖的崇敬,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