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如何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这是当前整个科学界都在试图解决的难题。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医学学院的进化病毒学家Edward Holmes教授,就是努力解开新冠病毒来源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自COVID-19疫情出现以来,Holmes教授已经撰写了四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顶刊论文,其中包括两篇关于该病毒的最早描述,分别发表在《自然》和《柳叶刀》杂志,以及近期还发表的两篇有关病毒来源的论文,分别发表在《自然》和《自然医学》上,还有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众所周知,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病毒,了解病毒起源,将能够协助其他科学家尽快找到有效的疫苗。Holmes教授一直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紧密合作,以解锁SARS-CoV-2的遗传密码。他们的工作还将有助于监测和预防其他病毒,这些病毒可能从野生动物转移到人类身上,导致所谓的人畜共患疾病。
3月17日,《自然医学》发表了由Holmes教授与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爱丁堡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新奥尔良杜兰大学的科学家合著的研究。这篇论文消除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人造生物的臆想。研究团队通过对基因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导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实验室构建的病毒,也不是一种被人故意操纵的病毒。
3月27日,Holmes教授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联合《细胞》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的评论文章。
该评论通过系统梳理目前所知的各项研究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出现的基因组数据后,就现有成果总结认为: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上采集的环境样本的基因组序列现已被获取,据进化分析显示,它们与从武汉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Holmes教授和张永振教授同时指出,由于并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与该市场有关,因此病毒源头可能比最初猜测的更复杂。
3月26日,Nature杂志在同行评议后发表了一篇有关穿山甲中发现类似新冠病毒的文章,发现从走私到中国的少数穿山甲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与SARS-CoV-2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论文通讯作者为管轶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Holmes教授也是论文作者之一,并且是该论文中仅有的非中国学者。
研究团队对取自18只马来穿山甲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批穿山甲是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南部开展的反走私行动中查获的,结果在其中5只穿山甲体内检测到了SARS-CoV-2的近缘冠状病毒。但是Holmes教授说:穿山甲病毒在SARS-CoV-2的出现中所起的作用,目前仍然不清楚。
早期的基因组比较显示,在蝙蝠身上发现了与SARS-CoV-2关系最密切的病毒。
而近年来导致最严重传染性疾病的SARS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都起源于蝙蝠。不过,目前蝙蝠在SARS-CoV-2的人畜共患起源中所起的确切作用尚未确定。在《细胞》评论文章中,Holmes教授等人认为,SARS-CoV-2病毒很可能成为人类第五种大流行的冠状病毒,并且目前正在完全易感人群中传播。
研究人员表示,冠状病毒显然具有超越物种边界并适应新宿主的能力,从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预测,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新病毒。因此,人类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助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以应对类似病毒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