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苦难,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者: 胡珉琦、张文静、李芸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0-04-02

本文探讨了人类面对苦难时的遗忘与记忆问题,通过专家访谈,分析了为何人们容易忘记苦难以及如何记住苦难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忘记苦难是人类本能,但记住并反思苦难是人性光辉的底色,有助于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

慎终追远在清明。2020年的这个清明节注定让我们多一层缅怀、追抚与思考。远的不提,当我们回忆起17年前,会发现此时与彼刻有太多的相似。面对苦难,人类仿佛总在经历,也总是遗忘。难道真如黑格尔说的“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是宿命?忘记苦难也许是人类趋乐避苦的一种本能,但记住苦难、反思苦难却是人性光辉的底色。

唯有如此,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才有不断向前的底气,也不枉面对那些逝去的生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怪圈。从一个灾难性事件到形成一段集体记忆,并永久地固化下来、流传下去,我们该做些什么?具体到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将用怎样的方式纪念它,才能达到记录历史、悼念逝者、教育后人的目的?

《中国科学报》邀请了几位医学史、科学史专家和作家,谈谈我们对苦难的遗忘与记忆。

我们为什么容易忘记苦难?《中国科学报》问: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对苦难历史的记忆呈现一种怎样的态度?刘士永教授认为,人是仰赖记忆的生物,但非常可惜,历史记忆常因时光远去而褪色甚至扭曲。

李侠教授指出,一方面,人的记忆是会衰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分母越来越大,一个灾难事件所占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小。余世存作家认为,中国人确实特别善于遗忘,对于西方人来说,则是现代文明的成就让他们有点忘乎所以。

我们如何记住苦难?《中国科学报》问:如果说趋乐避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违背人性”、记住苦难呢?

李侠教授认为,趋乐避苦可以说是个体的一种本能,但是从社会、民族的层面来讲,这种趋乐避苦的倾向是有害的,有可能加深灾难。王一方教授指出,疫情拐点初现之后,情绪趋于安定,处理更加明朗、得当,事后的理性反思开始展开,它有助于人类累积学术与思想洞识,将一个公共卫生事件转变为一个思想史事件、一个灵魂提升的精神事件。田松教授认为,无论是否被鼓励,我们对疫情的反思一定还是会有的。

但在反思之前,我们必须完成的一件事,就是真实、客观、完整地记录这一事件。

UUID: 26785cd4-82cb-4ba9-993d-4d7ab9def29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20-04-02_反思苦难,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